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互联网医疗从“轻”到“重”

发布时间:2021-01-14 14:33:57作者:赫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X医生”(化名企业)是几家头部互联网医疗企业中颇有构建线上线下互联网医疗闭环成功可能的企业。互联网在过去十年对医疗行业的颠覆与改造败相已十分明显,而互联网擅长的找到用户痛点快速试错、快速失败、找到成功模式后利用资本杠杆规模化扩张的套路,显然在医疗行业并不很成功,迄今被规模化验证过的仅轻问诊、挂号和线上购药三种模式,且这三种模式中只有线上购药实现了商业模式。

京东健康的成功上市可以说是“开始的结束”,它为过去十年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开始画上了句号,以“轻”模式通过互联网改造医疗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十年,是“重”模式深度融入并进而改造医疗的时代。类似“X医生”们拥有重线下运营基因的企业的优势开始凸显。本文案例企业X医生的“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重”医生团队、“重”线下运营和“重”线下布局。

“重”医生团队

目前为止,X医生是少有的自建规模化医生团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他们的医生团队人数接近2000人,占全企业总员工的一半。医生团队主要聘请全职医生,也有部分员工为医生助理,依托这支2000人的队伍以及企业自己开发的AI系统,他们支撑了每天超过80万人次的线上问诊咨询量(也有少量由外驻第三方医生提供的在线服务),这些问诊量平摊到每个医生团队员工,每人平均每天的问诊量在415次左右,这个工作量显然不是纯人工能够实现的,必须有AI的辅助。

根据相关数据,X医生占据整个轻问诊市场规模的大半壁江山。他们的团队在2020年上半年为企业贡献了近7亿元收入,平均每人贡献35万元左右,如果简单折算到每年,大约在70万元左右。相比2019年的60余万元上升了15%,说明“人工智能+人工”的效率还在不断提升,且企业的在线医疗商业模式也在不断优化。

由于还有IT系统、人工智能研发等的投入要平摊,不确定其在线医疗是否已经做到盈亏平衡,不过,至少从人均产出不断上涨的趋势来看,就算暂时还没有盈亏平衡,估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点评]为什么X医生在短短五年之内就能够占据整个医疗轻问诊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为什么迄今只有他们拥有强大的支撑3000多种疾病的问诊人工智能系统?为什么该企业能够依托互联网医疗实现规模化商业变现?

笔者以为,这与其重投入建立自有医生队伍是分不开的,没有这支数千人团队与用户在线上的不断交互来产生数据,人工智能将缺乏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没有人工智能发展日趋成熟前在医生人工上的大力度亏本投入,就不会有今天越来越高效率的线上问诊。而无论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还是未上市的微医等,都还没有重线下医生团队建设的坚定决心。

“重”线下运营

X医生在线下也拥有较“重”的布局。

除了线上互联网医院之外,据悉,截至2020年8月,他们还与数家线下医院达成了共建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合作,且还在不断地拓展合作医院。其私人医生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线下医院问诊挂号协助、陪诊等一站式服务,这些都需要较重的线下运营,与线下资源的协同整合。还与超过2000家体检中心、超过4.9万家诊所、超过11.1万家药店合作,赋能线下渠道合作伙伴的同时,获取线下流量和潜在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X医生依托母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团队来销售、推广其服务。根据X医生公布的数据,其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向平安集团及其关联单位支付了1.05亿元、2.51亿元、3.15亿元。

[点评]依托母公司的重线下团队,实现了线下流量到线上流量的转换,这也是其显著区别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地方。后两家公司的流量都来自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线上流量到线下流量的转换。尽管这些线下运营队伍并不隶属于X医生,但他们的战略架构设计显示其与母公司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获益于母公司强大的线下运营能力,也天然地带有母公司运营的基因。

“重”线下布局

当下,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是,主要的医疗场景都在线下医院,互联网医疗无法把这部分线下场景搬到线上。

“轻”模式的打法也无法重构线下场景,改善用户体验,因此,对于用户来说,互联网医疗平台带来的价值有限,很难吸引和留住用户。要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就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并在既有线下资源薄弱的地方考虑大手笔投入来构建自有布局。

[点评]从案例企业在医疗领域的整体布局来看,其在线下的布局有聚焦智慧医院建设的智慧医疗、医院管理以及支付端的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医保科技。其中,智慧医疗、医保科技与医院有着天然的黏合度,保险业务与用户的天然联系则为X医生整合线上线下场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其母公司还在线下布局第三方检验中心、体检中心、诊所等,为X医生的发展充实了线下资源。这些资源与X医生平台资源衔接起来,能为用户无缝流畅的体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小结<<<

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是“重”模式的时代,是“医疗+互联网”的时代。谁能更好地整合线下资源,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更好地解决用户的痛点,谁就能赢得在第四终端的胜利。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