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换思路,纳新人

发布时间:2021-01-07 15:48:39作者:吴帅来源:医药经济报

“互联网+医药”

对老牌的医药企业而言,医药市场竞争白热化,往日竞争优势一点点被吞噬,同行不断业绩崛起和新公司不断产生,意味着业绩的逐渐下滑。经营者一急,旁边又有人画出“互联网医药”的大饼,马上就上下同心说要发展互联网项目,拉动完成今年业绩,这可能吗?

众所周知,今年遇上新冠疫情,保守的传统医药公司业务受冲击得太厉害,如果没有新的刺激要素,想要完成业绩任务,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个新刺激,意味着互联网医药业务被纳入了日常进程。前期的讨论和展望往往轰轰烈烈,来介绍互联网业务的公司首先不知道互联网做得怎么样,但是路演和销售绝对是一把好手。一顿展望互联网医药前景的灌输,老总们点头不已。一个足够陌生的领域,只要PPT做得漂亮,再拿出一两个成功案例,“利诱”一下,似乎你不做,竞争对手都抢先了,很快就能打动老总,定下合作业务。

矛盾在于:互联网医药的明天很美好,但不代表你就一定很美好。这块饼很大,但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分到,尤其还经常有人幻想分到最大的一部分。有了好项目,归根到底是需要团队落实执行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话。但在这个传统老企业,从IT部经理到市场部经理,都是医药专业转行而来,最后转行搞IT和市场营销,思维根深蒂固。在那么短的时间、那么薄弱的基础,要承担起所谓互联网医药业务,这是很难想象的。但是有负责业务的老总说:“没关系,我们从头学,没有谁是天生就会的,多学。”这样的鼓励没错,但问题在于,学习是需要失败成本的,也需要时间成本的,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即便是和知名的互联网巨头合作,有巨大的流量作保障,但业务也不是说一定就能马上开展起来,因为对接业务的部门负责人,一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么停滞不前,要么被逼急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乱操作一通,反正领导说“学习和创新”,总会包容错误的。如果真有这样不负责的想法,创新性的业务项目要想短期内发展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以上办法都试过的情况下,企业又可能会增加几个专业人手来支援,但平心而论,如果能负责的人没换思路,只能是换汤不换药了,锅很容易被甩给新来的人,新来的人气不过,可以继续走人。

试错永远在路上,学习永远在路上,但螺旋上升的创新不会永远在达到结果的路上,拒绝伪创新、伪负责。当我们在“学习”和“学徒”段位徘徊、惆怅、怀疑的时候,专业的竞争对手可能已经悄然完成了转型,占领了市场。

鉴于此,对融入互联网医药一定要有清晰定位——谁来做?谁负责?生死攸关。把这样重大和有难度的事情交给几个不懂行的人来负责,从头学习和摸索,宽容所谓的“失败”,那意味着管理者把所有的压力和责任都扛在了自己肩上,这也许没什么关系,但结果大概率不会很好,毕竟对手专业,你不专业。

综上,做互联网医药,只换思路不换专业人万万不可。任何企业,都不要试图把普通人短期内培育成专业人士,如果有需要,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等待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