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企抢滩资本市场 监管聚焦技术成色

发布时间:2021-01-07 15:31:10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科兴制药日前正式在A股上市,让科创板又迎来一家生物药企业,当日开盘即冲高至44.36元,较发行价涨幅98.66%。截至12月17日,今年科创板上市的135股合计首发募集资金数额超过2100亿元,占年内新股首发募资总额的比例超过45%,新一波生物医药资本市场关注热潮已经掀起。

资本市场活跃

今年以来,科创板共有54股首发募集资金数额在10亿元以上,包括复旦张江、南新制药等生物医药个股,更有康希诺、凯赛生物等首发募集资金超过50亿元。其他板块年内首发募集资金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据统计今年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对应的首发募集资金分别约为1173.67亿元、834.85亿元、349.09亿元。

与企业热情高涨形成对比,对于已热炒了数年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股价表现似乎并不理想,这一点在港股市场尤为明显。“18A”新规实施两年有余之际,相当大一批的港股上市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股价已跌破发行价,或者已逼近发行价。

部分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破发”“股价低迷”,让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现状与估值之间的差异无法忽视。除去股价长期下行的歌礼制药与华领医药外,今年共有药明巨诺、诺诚健华、康方生物、欧康维视、沛嘉医疗、开拓药业、永泰生物、再鼎医药、嘉和生物与云顶新耀等多家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在港交所成功IPO,其中嘉和生物、永泰生物、开拓药业与药明巨诺均已大幅跌破发行价,开拓药业更是股价“腰斩”。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认为,应当遵循市场规律,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也是市场交易行为决定的,回归到企业发展本质,在企业还没有收入之前,很多生物医药企业正在从一个科学驱动的发展阶段,逐步跨越到全链条发展的阶段。“医药企业想要持续高增长就需要可持续的研发能力,从产品端来看,差异化竞争力和产品生命周期是非常重要的。”

华泰联合证券投行部副总裁胡嘉志表示,包括A股、港股等都会出台细化的监管政策。“部分企业在科创板IPO终止,其实这很明显地传递出监管从严的信号,对于生物医药、器械类的企业,上交所对于上市审核标准尺度的把握会趋向严格。”

创新质量勘问

市场普遍预期,2021年A股新股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容,虽然大部分发行人仍然会以中小规模为主,但是预计每个市场均将迎来更多新股发行与募集更多资金。不过,从各方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已经能够感受到政策层面正在逐渐收紧。

行业人士指出,监管部门更多地会看重企业的科创属性,随着科创板IPO工作逐步推进,对于登陆科创板的企业的监管要求实际上正在收紧,上交所的审核可能会更宽容一些,但证监会就会更严格地审核企业的科创属性,这个情况释放出的资本市场信号正在显现。

对于监管门槛以及科创属性,胡嘉志分析指出,如果是药物这方面,现在的监管导向对于授权引进(license-in)倾向于重点关注,企业产品研发管线如果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上交所和证监会基本会持观望态度;如果是器械,常规器械的微小创新,监管也会倾向于谨慎。“科创板需要符合科创属性,因此企业的质量是关键所在,其中内控管理、核心技术等面对IPO都是尤为重要的指标。”

业内普遍认为,在快速跟随(fast follow)仿创+授权引进为核心的中国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第一波浪潮中,能否以合适的价格拿到好的国外项目、能否快速地完成注册申报上市、并成功实现商业化是一条企业跨越式发展道路。以今年10月上市的云顶新耀为例,短短三年便在港股IPO,在收到众多流量关注的同时也激起了巨大的“创新成色”争议。

架桥资本合伙人卢源表示,医药投资项目对于资本而言,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步伐过快就会导致动作变形,医药投资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企业或产品有深入的研究分析而进行投资,很难得到预期的收益。“资本是以自身的投资风险偏好作为考虑的因素,做擅长的事,我们都是靠成功率来赢得客户的信赖,并不是说这项目利润有可能翻倍就会进行投资,更重要的是对其中的风险有充分的评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