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TOP20化药风云际会 新进者增10% 出局者降28%

发布时间:2021-01-06 17:27:36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蔡德山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米内网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3季度,在疫情影响下,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用药金额为151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1.44%。

近两年,优先审评审批、医保谈判及采购新政为新药开发打开了绿色通道,预计2020年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批文超过800张。在一致性评价、国家带量采购管理创新的大趋势下,仿制药销售额占药品总体市场比重逐年降低,增速大幅放缓,创新药已经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潜力股。


 A.排行榜单

   

新冠阴影下药品市场稳步增长

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8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同比下降16.10%,其中医院同比下降17.2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比下降13.80%。在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医院为主体的药品销售额下滑。

受医疗控费与集采限价等因素叠加,以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1-3季度重点省市公立医院门诊量大幅下降,药品刚性需求在社区医疗中心和零售终端不断强化。

2019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1.2249万亿美元,预测2020年将达到1.3840万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超过12%。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形势下,全球经济空前衰退,而药品市场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仍然保持3%的增长率。南方所预测2021年有望突破2.6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2%。

重点公立医院TOP20化药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1-3季度,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TOP20化药销售额为266.94亿元,占全部用药市场的17.59%,较上一年同期下滑了1.80%。相比2019年1-3季度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TOP20化药品种市场销售额278.42亿元下降了4.12%。

2020年1-3季度,新进入TOP20化药榜单的有:奥希替尼、他克莫司、碘克沙醇、利妥昔单抗和雷贝拉唑等5个药物,其用药金额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0.15%。

回顾2019年的TOP20品种,淘汰出局的5个药物中:阿托伐他汀钙首当其冲,从2019年的第6名后移到26名;莫西沙星从2019年的第10名后移到21名;氯吡格雷从2019年的第11名后移到28名;泮托拉唑从2019年的第18名后移到23名;培美曲塞从2019年的第19名后移到22名。

2020年1-3季度,上述退出TOP20的5个药物用药金额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8.27%,直接费用下降了15.23亿元。不难看出,在国家医保新政的影响下,化药、生物药品已开始步入大浪淘沙的新周期。

TOP5位次固若金汤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TOP5化药用药金额为136.0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0.99%,分别是:血液造血类的人血白蛋白、氯化钠、抗肿瘤药紫杉醇、精神止痛药地佐辛和抗生素药美罗培南。2020年1-3季度TOP5药品排序没有变化,但在疫情直接影响门诊率和住院率等因素的作用下,TOP5用药金额为96.11亿元,占据前20个药物的36%,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5.31%。

2020年1-3季度,TOP20化药中增长率超过10%的有5个品种,分别是:人血白蛋白增长15.85%,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增长18.80%,贝伐珠单抗增长14.94%,他克莫司增长10.73%,奥希替尼增长77.6%。


 B.星光熠熠


奥希替尼排名前移

奥希替尼片是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开发上市的药物,2015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Tagrisso。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2017年3月2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奥希替尼在中国注册,商品名为泰瑞沙。

据阿斯利康年报,2019年全球奥希替尼销售额为31.89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为71.45%,该药是阿斯利康销售额居首位的品种。据米内网数据,2020年1-3季度,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奥希替尼用药金额为11.54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77.6%。从2019年国内公立医院用药金额排行榜的第29位前移到2020年1-3季度的第11位。

截至2020年11月中旬,贝达药业的恩沙替尼获批注册后,国内医院使用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已超过50个,奥希替尼居榜首。目前仅有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进行了奥希替尼的开发,2020年8月3日完成了生物等效性试验。

单抗进入临床增长期

据公开数据,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2019年7月1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中,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更为重要的是,临床用药增长点转入抗恶性肿瘤、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靶向药。

近几年,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促使大分子药物快速发展,用药金额逐年增长。2019年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TOP20药物中,大分子类药物用药金额超过11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25.18%。

2020年1-3季度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TOP20药物中,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8个大分子类用药金额为84.2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56%。入围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是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3个品种。


QQ图片20210106172726.jpg

QQ图片20210106172743.jpg

QQ图片20210106172801.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