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追逐2021医药零售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1-01-05 16:46:33作者:王浩来源:医药经济报

追逐2021医药零售的星辰大海


不少人用“魔幻”来形容即将逝去的2020年。的确,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一年来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幸运的是,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中国经济在暴风骤雨中坚挺地保持增长,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受益于稳定的经济环境以及疫情下院外市场的高速发展,医药零售也在2020年实现持续增长,乃至年末,随着健之佳和京东健康分别代表线下、线上的医药零售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市场对医药零售的热情再度高涨。

2020年已基本画上句号,进入2021年,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过去一年几家医药零售上市公司业绩不凡,但就传统线下医药零售来说,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反思?2021年,医药零售又该如何发展?


医药零售蓬勃发展


回顾2020年,1月初新冠疫情的突发使得产品院内销售渠道受阻,发力院外渠道成为药企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多方因素作用下,在泛零售产业普遍亏损,在不少医药工业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二者交集地带的医药零售产业出现难得的景气。

从表中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在许多企业营收普遍负增长的大环境下,大参林、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健之佳几家线下零售企业基本维持了与去年同期相似甚至略高的增长,京东健康2019年增速放缓至31.71%,受疫情影响又快速提升至76%,而阿里健康的业绩增长也非常不错。

医药零售企业良好的业绩表现也反映在股价的上涨上。2020年,大参林、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四家公司的股票均大幅度上扬,涨幅最高的一心堂市值一度上涨超过100%。这样的利好行情让更多未上市医药零售企业看到了2020年IPO的巨大价值。

2020年12月1日和8日,线下医药零售企业健之佳、线上医药零售企业京东健康先后上市。上市后不足两周,健之佳从发行价格72.89元/股一度冲高到175.7元/股;京东健康从发行价格70.58港元/股冲高到152.87港元/股,两家公司的市值均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无论资本市场是否理性,其对医药零售市场的追捧可见一斑,两家公司对上市时机的把握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成就了各自IPO的成功。


线下市场暗藏隐忧


同时也可以看到,京东健康的业绩与大参林、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四大上市连锁排在最后面的一心堂还差近30亿元,市值却是一心堂的20多倍。除了质疑市场的理性外,对于传统线下医药零售企业来说,又有哪些值得反思之处?

首先,数字化转型会列在反思之列。

传统零售行业的诸多痛点被从业者们反复提起,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互联网企业的基因是真正的用户中心,以解决痛点为己任,没有传统的业务包袱,有大胆的想象力,和对业务全身心投入的专注度,至少在战略高度上胜了线下零售企业一筹。2020年医药零售行业值得记下一笔的也与此有关,2020年9月,腾讯正式入股了老百姓大药房。两家公司走在一起的原因也是因为双方期待能够借助彼此的优势,探索智慧医药零售、探索医药零售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方法。

从政策面来说,2020年较为利好的政策是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到:“参保人员凭定点医疗机构在线开具的处方,可以在本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配药。探索推进定点零售药店配药直接结算,按照统筹地区规定的医保政策和标准,分别由个人和医保基金进行结算,助力疫情防控。”这意味着跑通流程的地区患者可以凭借医院处方在药店购药,能够像在医院一样按照医保结算,医保统筹的部分也能够在药店使用,这对药店是利好。但考虑到实际推动过程中的阻力,利好的释放恐怕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此外,还有职工医保个账改革对零售药店的影响不容忽视。

2020年8月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计入标准原则上控制在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以内,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按照现行医保政策,基本是个人缴纳的医保进入医保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差不多和个人缴纳的金额同等部分进入个人账户,而在药店使用的医保费用主要就是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费用,在2019年医保个人账户在药店支出费用2029亿元,占整个药店销售额的50%左右。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未来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都要划入到统筹账户,这意味着个人医保账户里的费用总额少了近半,这对药店的影响可想而知。


医药零售三大待解问题


2020年快要画上句号,进入2021年,疫情的影响仍会持续。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医药零售业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策略积极应对。

首先,医药零售行业需要解决自身附加值低的问题。

药店不应仅是药品购买的便利渠道,而要努力将自身纳入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体系中,成为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

零售行业要加强药师服务体系、药学服务体系的建设,让药店具备提供健康咨询、营养咨询乃至医疗咨询等的能力。有条件的药店应该发展便民医疗服务,如健康检测服务、雾化服务、输液服务、疫苗服务等轻医疗服务;发展慢病管理服务体系、老年人健康照顾体系;持续丰富药店服务能力,解决老百姓健康服务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医药零售企业特别是头部零售企业应该加速对创新业态的开发,提升战略定位,不仅要提供商品,还要提供服务,不仅服务于疾病,更要服务于健康。

具体来讲,在商品品类规划上,如何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延展药店品类至更多健康品类,如美容护肤、日化用品、母婴用品、口腔护理等,让药店成为消费者的一站式健康商品购买站点。过去,不少药店在药妆、母婴等品类扩张上未能取得成功,但今天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连锁药店要拥抱变化,围绕消费者诉求,加速探索可行的成功模式。

再者,医药零售企业要加速数字化转型,加速升级既有数字化、信息化体系、供应链体系,围绕消费者体验,围绕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全渠道营销能力,加强中后台体系支撑,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既有线下服务体系融合,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

既然互联网企业迄今也尚未能解决医药零售行业的问题,与其被从外部打破,不如行业自身打破。医药零售行业只有凸显出自身价值,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实现多方共赢。


希冀政策多方引导


从政策的角度看,行业也希冀有更多引导政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向上发展。

首先,我国零售行业发展较为固化,与国外先进模式的差距很大,且无论是人均药店数还是连锁化率,我国药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头部连锁的力量还非常薄弱,集中程度很低,下一阶段需要严格限制新开药店,避免无序恶性竞争。同时,要鼓励头部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外来资本进入医药零售行业,增强医药零售行业的鲶鱼效应,既然内生式的突破很难实现,就需要引入外部力量打破既有僵局。

其次,鼓励业态创新。有部分企业积极学习各国经验,试水健康药店模式、药妆店模式等取得成功,弥补了既有体系对老百姓健康服务的不足。如何鼓励引导我国药店升级改造既有业态,如何推广药店创新业态中较为成熟的模式,也期待能纳入政策引导之中。

最后,应在总结四川、山东等省的电子处方、远程审方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有序放开对电子处方、远程审方等的支持,既能方便老百姓凭借处方购药,引导药店合规化发展,也能集约式的降低药店运营成本,让药店有更多的资源能投入到更好的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创新引领上。


QQ图片20210105164717.jpg

★★★ 结语 ★★★


2020年医药零售企业穿越逆市,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不过,潜在的、长期的挑战依然存在。只有坚持价值导向,不断创造价值、提升价值,才能收获医药零售的星辰大海。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