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04 16:54:44作者:马飞、李蕴明、齐欣、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经受新冠疫情洗礼,医药市场回暖,跨国药企重回正轨,以创新为引擎,在华业务增长保持“中国速度”
诺华集团(中国)总裁 贝德年(Dan Brindle):
营商环境重振投资信心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且一直是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未被满足的潜在医疗需求巨大。尤其是老龄化及多种高发的致死性疾病,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公共卫生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诺华将加速把创新药和创新疗法引入中国市场,以满足和解决患者的临床需求。2020-2024年,诺华计划在中国提交50份新药申请。近年诺华在中国获批约60个主力产品,覆盖心血管、肿瘤、免疫与皮肤科、眼科等10余个重大疾病领域的重磅产品。此外,诺华还拥有处于全球领导地位的细胞和基因疗法平台。
这一切成果源自于创新。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改革进程之快可谓前所未见,无论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还是《外商投资法》立法和相关实施细则出台、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说,中国营商环境比以往更开放、透明和可预测,这些努力对跨国企业在华制定长期投资战略至关重要。
中国改革进程的另一个焦点也值得关注:中国政府将患者视为其改革措施的核心,这将促进创新,也为患者提供变革型诊疗方案的系列努力提供推动力。如审评审批不断加快和流程精简,正帮助包括诺华在内的跨国企业更快将创新药推向市场,并为实现新产品在中国和全球同步上市提供助力。目前,中国已成为诺华最具战略意义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接下来公司将通过各种患者援助项目,扩大仿制药组合和覆盖范围,积极参与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扩大药物可及性,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携手探索创新医疗解决方案,尤其是全新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马飞)
葛兰素史克副总裁、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 齐欣:
中国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作为一家以科学为导向的全球医疗保健公司,GSK致力于攻克医疗难题,在多个疾病领域提供创新性的预防和治疗解决方案。进入中国以来,GSK不断加快创新产品引进的步伐,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升级的健康需求。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GSK不仅见证、参与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也从中获益良多。中国市场是GSK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亦是我们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贸易自由、优化营商环境。GSK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政府坚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从减税降费到“放管服”改革,中国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新举措使GSK受益匪浅,包括今年伊始正式施行的《外商投资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的保障,展示了中国拥抱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立场。在医疗健康领域,政府继续深化医疗改革,加速引入创新医疗产品,改善医疗可及性与质量,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更加有信心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加速引入创新、与中国市场共成长。
中国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出台了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内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有力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另外,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未来,通过科技赋能、优化疾病全程管理的想象空间巨大。
GSK坚信,创新与合作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将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处方药、疫苗和消费保健品三大业务领域的优势和专长,继续深耕在华发展,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和完善医疗生态,不断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助力建设“健康中国”。(李蕴明)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业务董事总经理 罗杰仁(Rogier Janssens):
以初心服务患者 以创新拥抱变革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速推进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营销和业务拓展模式创新正在推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一场变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中国的医药健康产业带来不小挑战。然而,在中国政府坚定果断的应对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下,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控制,社会经济生活进入“新常态”。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和医药市场回暖,默克在华业务已全面重回正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齐心为病患”的初心,不断以创新的思维指导行动、拥抱变革,确保默克在华业务增长保持“中国速度”。
默克在中国市场提供的产品,既包括广泛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和心血管等领域的普药产品,也有聚焦辅助生殖、肿瘤、免疫肿瘤的创新药物。一方面,在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药品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下,我们不断探讨如何在商业模式上做出调整和改变,触及更广范围的患者,扩大普药产品可及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储备,解决中国迫切的医疗需求。要在这样两个“战场”赢得胜利,唯有依靠创新。
以默克用于结直肠癌和头颈麟癌的“爱必妥”为例,继3月NMPA批准将爱必妥与铂类和氟尿嘧啶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R/M SCCHN)之后,日前,经历医保续约谈判,爱必妥再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将继续获得报销。除了产品本身的开发,我们还与第三方医检行业标杆企业及体外诊断领域头部企业在相关适应症的基因检测开展合作,聚焦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共同推动相关癌症分子标志物检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通过联动行业优势资源,共建精准诊疗生态圈,助力提升精准诊疗的整体水平,促进更多患者获益。
在医疗数字化趋势下,在普药领域,默克致力于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建数字医疗生态圈。默克充分利用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便利,在服务模式上做出转变,与腾讯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药品可及性和慢病管理方式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良好进展,包括传统的患者教育、疾病知识普及,并融入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科学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要素。我们还联合中国的领先科技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工具,开创性地将数据采集和结构化处理融入医生门诊过程,提高门诊效率和准确率,实现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同时形成高质量结构化专科数据库,助力医学研究、医生培训、疾病筛查、新药研发等应用。
这些创新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好的检验。默克通过与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平台和药店的密切合作,确保慢病患者在特殊时期对默克产品的需求,帮助患者度过难关。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挖掘“数字医疗”价值,进一步完善联动线上线下的创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以“齐心为病患”的初心和矢志创新的热忱,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齐欣)
丹纳赫中国区总裁 彭阳:
数字化赋能 本土化战略升级
全球经济发展正处在特殊时期,中国经济已率先呈现复苏态势,而中国超大的市场规模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市场的内循环更是5倍、10倍的快于外循环。
丹纳赫也将继续加速本土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赋能医疗,凭借创新和智能化的优势加入内循环。丹纳赫以覆盖全诊断流程和创新精准的诊断解决方案,助力实验室、危急症床旁检测、分子诊断、组织病理及质控等诊断检验一线抗疫,实现了从采样到报告全程智能化管控,辅助诊断,检验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开启了检验“完整闭环”的密闭隔离环境。
在助力新冠疫苗研发及生产支持方面,丹纳赫旗下各运营公司都不遗余力地贡献力量。例如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流式细胞仪、美谷分子仪器的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颇尔iCELLis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思拓凡培养基微载体层析过滤,以及哈希TL23系列态势浊度仪等产品,都在以出色的系统及稳定性为新冠疫苗研发及生产工作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随着医改分级诊疗工作深入推进及新冠疫情后国家对县级公立医院检验检测能力的新要求,丹纳赫以服务县域医疗市场为战略重点,帮助县域医疗机构补足设备平台短板的同时,更以县域医疗机构人员培养为己任,提升硬件能力的同时关注软实力发展。以病理为例,制约县域医院发展的一个掣肘是病理人才匮乏,丹纳赫旗下的百年徕卡生物系统能提供全套病理科解决方案,助力县域医院开展外科手术,配合平台层面县级医院管理能力培训,有力提高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能力。
丹纳赫中国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是“立足中国,服务中国”,成为一个以本土化创新推动为主的集团公司。跨国企业本土化战略的深化和升级,离不开与中国政府及医疗生态圈内多元合作伙伴关系的全方位建立。在未来跨界合作、融合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释放更多潜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张蓝飞)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