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看新机谋新局,中国医药产业新一轮重构开始

发布时间:2020-12-23 15:14:44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看新机谋新局,中国医药产业新一轮重构开始


历经全球新冠疫情的淬炼,行业见证了2020年度中国医药经济的韧性增长。处在创新崛起的新势季,大国制药工业步入“双循环”赛道,擎动高质量发展未来。

当下,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步入改革转型关键阶段,实践“十四五”规划蓝图不仅需要坚定不移的意志,也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新机”与“新局”,12月8-11日,“创新崛起 擎动未来——2020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暨米房会年会”在广州花都隆重召开。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医药经济报》主任编委张文周,广东省药监局局长江效东,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二级巡视员徐胜敏,黑龙江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王铁寒,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万泉,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中国药师协会会长张耀华,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等领导出席大会,来自全国主流医药工商企业的领导和代表、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投资机构嘉宾等齐聚,共同研判国家政策导向,剖析行业未来发展。


创新势能正在形成

高质量发展直面全球竞争


扎实创新,方能崛起。贯彻落实药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根据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和行政审批“放管服”最新部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监管、科学监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二级巡视员徐胜敏在专题发言中指出,药监部门一方面简化药品经营审批准入程序,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整体审批时间压缩近50%;另一方面,应当督促企业依法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持续合规经营;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监督检查、监测抽检、稽查办案等手段,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走过“万物触网”的时代征途,过去20年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着众多资本和人才争相追逐,如今,中国企业的高价值成长赛道正在向医药创新切换,中国医药产业参与全球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广东省药监局局长江效东致辞表示,产业创新绝不是依靠一个人、一个环节就可以完成,必须依靠产业链融合,新药研发一定需要制度和系统支撑;好的产业需要配套科学监管支持,顺应新形势、新模式、新业态,创新监管才能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和全球化是不能分割的话题。我国医药健康行业转型升级经历风雨大浪而无惧,未知并不可怕,创新驱动当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动力。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产业战略指引下,以政策蜕变为动力,极具全球影响力和创新推动力的中国医药行业新生态正在形成。

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对医药产业经济形势做预判时表示,疫情并没有减缓新药审批的速度,反而刺激了医药企业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领域的研发投入,未来五年,跨国药企的研发强度平均在16%以上,以恒瑞、信达等为代表的国内创新型药企的研发强度已经超过17%,国产创新药研发市场头部化格局已形成。“中国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的占比将突破16%,本土研发型企业有望进一步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竞争中。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也更加青睐,仅科创板上市公司中,34%的募集资金都用于具体药械的临床研发项目。”

医保支付改革和招采制度变化正在给医药市场“洗牌”,尤其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产品打开了完全不一样的局面;国家医保局推动创新药价格谈判,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放眼全球市场。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原首席科学家徐增军认为,从中国创新药研发全球化的必要性来看,药品价格调控不是中国独有,国内药品支付环境倒逼中国新药全球布局。“企业研发水平最大的痛点在于人才的缺乏,企业想要在研发能力方面有所增强,必须增加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踏上case-by-case的研发步伐,进而提高企业研发实力。”

怀揣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希冀,2020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不仅给“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医药产业带来了更多政策思考,更开拓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本次会议上,上海医药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左敏,天津医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倪依东等知名企业家和学者嘉宾莅临,破局企业致胜之道,洞察全球产业趋向。

 

“三医联动”持续深化

线上线下跨界融合


大国制药,强国智造,方能擎动高质量发展未来。

新医改已走过十年,同时开启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序幕;“三医联动”政策框架已定,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医药+医疗”“第四终端”等一列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链上下游正在锚定新业态增长点。

201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康中国”战略将成为我国未来十年主要的战略指导思想。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万泉强调,未来卫生健康总需求仍将增长,但更多的将是结构性变化。“应当客观分析医药费用变化趋势,主动适应和应对政策调整是产业各环节发展的关键。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所有经济政策都要统一到这一价值共识上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的跨界融合,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医疗各个环节,给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

早在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的意见稿,对以轻问诊为主要诊疗模式的互联网诊疗给予明确规定。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徐伟表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对于医院和医生都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传导到产业就会引发巨大变革。“将来中国医药市场将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市场:一类市场是医保用药市场,接受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的条件来换取固定渠道和稳定销量,呈现出低毛利、低费用的利润结构;另一类市场是非医保用药市场,以零售药店为主流,呈现出高毛利、高费用的利润结构。”

与此同时,网络药械交易的快速发展,让电商市场成为医药生产企业开辟的“第二战场”。尽管电商能否成为第四终端尚待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形式发展非常快,在带量采购、互联网医疗、处方外流、互联网医保等政策的影响下,市场放量会成为新的蓝海。

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认为,工业企业必须与医药电商这一新渠道模式紧密结合,尤其有退标品种、医保外品种、慢病品种以及滋补类品种等品种的企业,应注重对电商渠道的开辟。“医药电商的互联网基因,可以从供应链渠道、精准营销、消费者信心搜集等角度,为传统药企制定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旧式逻辑不再成立,未来逐渐拨开迷雾。

药品招标价格不断下降,医保基金监管从严下的系列政策对药品市场影响巨大,传统商业模式受到新技术的挑战,行业规模和利润增速的压力不断加大。面对新机遇、新局面,中国医药企业正在全新裂变,为奋进“十四五”积蓄更加强大的爆发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