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处方外流蓄势待发 线上线下如何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9 16:38:31作者:和贤来源:医药经济报

处方外流蓄势待发

线上线下如何协同发展


作为处方外流的主要承接者,零售药店对医院处方外流翘首以盼。

11月上旬,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探索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11月中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其中网络销售处方药拟有条件放开的内容引发热议。处方外流进程得到实质性加速。

我国药品零售市场处方外流蓄势待发,一些有前瞻眼光的零售药店早已为处方外流摩拳擦掌。如何促进药品网络销售规范发展?实体药店如何在竞争中突围?


零售药店价格竞争压力上升


随着全国不断推进药品集中招采,受影响的不仅有化药企业,包括所有做药的行业;受影响的也不仅是院端药品价格,包括药品零售的所有流通价格。当此际会,网络售药政策的松绑,可使传统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市场地位受挑战,接受医药电商新一轮挑选、合作谈判。

举一个跨界的例子。化妆品电商完美日记最近上市,它主要依靠电商平台作为流量入口。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电商平台通过营销噱头、爆品抢购等即兴做法,使入驻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但不可回避的是,电商们完全有能力、动机干扰定价,以“非真实”“不可持续”示人,造成销售价格波动。电商可以杀熟,不可回避地,医药电商同样可以如此操作,不仅“杀向”下游消费者,也可“杀向”上游供应商,比如对某一具体产品做营销噱头、爆品抢购等。

为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引导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线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文件涵盖了对于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价格行为、低于成本销售、限定交易、差别待遇(大数据杀熟)、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行为的认定,传递出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平台领域反垄断执法的信号,剑指大数据杀熟、低价倾销等热点问题。

发展医药电商的优势和意义很多,比如增加患者用药可及性、使药品终端销售价格相对透明可比较、缩短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流通环节等。在大健康时代的患者用药需求满足上,医药电商提供的精准、便利服务可能使患者用药更管用、高效。在大数据留存、分析、使用上,医药电商也倍显优势和潜力。但在电商平台巨型化的销售生态下,医药供应商及产品的谈判价值可能被网络环境削弱。如何化解医药电商市值与对医药市场影响这一对直接矛盾,借医药电商加速药品零售行业百花齐放、自由竞争,相关政策要求亟待进一步完善。


合理协同发展线上和线下


毋庸置疑,医药电商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为避免出现美国式的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笔者以为:我国在推行药品网络销售“放管服”过程中应避免“快走快追”,医药电商不可取代实体药店,仍适宜定位为线下药品销售的补充。第一,应严格限制产品的上网数量、比例;第二,应依法健全对上网品类的严肃约束;第三,应考虑医药电商与实体零售药店强制合作的可行性、必要性,避免虚拟化。

从医药电商内部管理、外部竞争的局限性看,我们不应盲目对医药电商赋予无限意义,更应全面考量:第一,什么是公平?第二,如何出效率?第三,两者必要兼顾。

医药电商的发展不同于物流快递,由于人力成本占比小,完全可以造成寡头垄断的行业。目前,医药电商的发展很难有适当、合理的智慧措施和监管资源去把控、调整。较折中的办法是审慎缓进、自然发展,充分利用整个药品零售行业的内部博弈力量,让老主体去跟新主体平等谈取舍。在此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战略购买部门、普通用户都乐见合理低价会自然竞争。在医药合作上,无论医药电商还是实体药店,最终都必须继续下沉到用户需求,深入社区医疗“最后一公里”。互联网医疗也必须延伸线下,做回普通的市场主体。


相关<<<


做慢病管理的零售触点

QQ图片20201209163813.jpg

处方外流流转试点又有新进展。据报道,近日广东省中山市发布公告称,为推进中山市处方流转试点工作,经专家现场核查,中山市中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柏苑药房等106家药店符合中山市处方流转平台药店备案条件,予以备案。

根据工作安排,中山市的处方流转平台药店将利用第三方专业平台,把医院处方信息安全流转外配到定点的社会零售药店。患者无需在医院排队等候,直接凭医院开具的处方信息单到定点药店取药或由定点药房送药上门。中山市处方流转平台药店首批名单揭晓,意味着中山市处方流转试点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加之近日《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提出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探索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闭环的打通,处方外流应该会在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模式的加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随着医改政策推进,医院药房已经从原来的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处方流转是大势所趋。市场预计处方外流一年可达5000亿元市场规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慢病用药需求,在互联网医疗便捷的服务优势下,哪家企业在慢病管理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就能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梳理相关公开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医联均有慢病管理的布局,通过在其APP和服务平台上开通慢病管理窗口,覆盖心血管、糖尿病等多个领域的医生。但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医疗+医药”难以分离,其中医疗是生产力,医药是重要的盈利点,而互联网则是流量渠道。各平台应努力打通“医疗+医药”服务链,把慢病患者从线下吸引到线上。

而线下药店和药企在开展慢病诊疗慢病管理方面更需要深度积极协同。具有线下渠道优势的连锁药店,则该抓住市场机遇,探索发展医药电商业务,向医疗服务布局,或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合作。慢病管理的核心是医养结合,针对这一特点,零售药店和部分药企一方面引入诊疗服务,让慢性病专科医生在网络平台或到线下网点坐诊,缓解医院临床压力,也提高网点服务水平。另外,依靠集采成本低和网点布局广的特点来吸引慢性病患者,提供网上下单,线下取药或送药上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总的来看,慢性病管理市场正在从公立医疗体系向零售端转变,巨额长期的药费和保健品的需求会吸引各类资本的介入。药店应积极打通源头问诊、互联网引流与零售的一体化环节,转型成为慢病管理的零售触点;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药企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开展电商业务,通过互联网的慢病问诊服务触达患者端,从而更好地拓展自身业务。(阿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