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跨国药企七大创新赛道PK 布局空间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0-12-07 16:05:38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边界来源:医药经济报

跨国药企七大创新赛道PK

布局空间有多大?


近日的焦点,依然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

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慢性疾病、传染病等给世界各国医疗系统带来挑战,进博会上各大医药企业纷纷“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创新发展。无论是以成熟药品为主的企业,还是新特药企业,都半句不离“创新”。事实上,“创新”已经成为跨国药企在华布局的一大关键词。

虽说医药是硬核创新的行业,但中国始终是专利过期原研药和仿制药销售占比较高的国家。医保支付正逐步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将仿制药的空间逐步释放给创新药,但中国的医药生态真的有那么多可以“创新”的机会吗?

或许进博会的“创新”可以给行业带来一点启发。


创新药  新药潮还会持续几年

布局空间指数:★★★★★


专利过期原研药面临集中采购,跨国药企急需将创新药引入中国,以改善其在华的产品结构。

进博会上,各大跨国公司都公布了其五年创新药的引进计划,以下是个别企业的公开信息:

赛诺菲预计2025年前向中国引进超过25种的创新药品和疫苗。

诺和诺德计划在2025年前加速多款创新药在中国上市进程。目前计划引进的领域除糖尿病外,还包括肥胖、血友病等,其中2款在本次进博会上“首展”的创新药已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包括新型GLP-1类似物周制剂注射液司美格鲁肽(境外商品名Ozempic),以及全球首个长效基础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的复方制剂创新产品(境外商品名Xultophy)。

武田未来五年的中国发展计划是:上市创新产品15个以上,新产品将覆盖超过300个城市。武田在2020年已上市近7个创新产品,其中4个为罕见病用药。

随着进口临床数据被认可,跨国企业的新药潮会持续几年,值得关注。

 

创新医疗器械  “买买买”VS集采大降价

布局空间指数:★★★★☆


医疗机构在本次进博会“买买买”医疗器械依然是亮点,各参展企业签约展台成为最忙碌的地方,合作签约一场接着一场。

国家卫健委进博会交易团在进博会现场举行了首次集体签约。此次集体签约由中日友好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17家国内大型医疗机构与参与进博会的外资企业签订采购意向。采购品目聚焦在仪器设备方面,占总金额的57%。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16家市级医院的代表与来自全球的五家跨国医疗器械厂商及外贸代理机构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协议书。其中16家市级医院于10月前完成了前期招标评标工作,共有28台设备中标,采购金额达4.5亿元。

采购的产品来自美国通用电气、直观复星、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和美国瓦里安等多家医疗设备跨国公司,中标的进口大型医用设备包括最先进的CT、磁共振、数字血管减影造影系统、PET/CT、直线加速器和手术机器人等。

实际上,这些合作签约都是前期招标采购已经确定了的,在进博会的签约更多是一种“仪式感”。而需要关注的是,冠状动脉支架都要集采大降价了,其他医疗器械是否真的也要像药品一样将要面临集采呢?有多少医疗器械可能面临集采,是医疗器械行业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产业合作  外企在华更多深度合作

布局空间指数:★★★★★


产业合作主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与产业园区合作。例如阿斯利康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在进博会上正式揭牌,将从支持新药上市向更早期研发扩展,并利用生物分析、转化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携中国优势资源,助力全球新药研发。此外,阿斯利康与杭州市共建的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也正式揭牌。

布局中国高端制造的不仅仅是阿斯利康。2019年,西安杨森投资3.97亿美元在西安投产大型创新供应链生产基地;强生医疗投资1.8亿美元在苏州新建爱惜康新工厂。意在依托在中国的“端到端”供应链,快速响应病患需求。

另一种则是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进行的项目合作。例如赛默飞世尔科技与健新原力签署合资项目协议,在杭州建生物制药CDMO合资工厂,用于整合生物原液及无菌制剂开发和生产。默克与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意向书,为生物医药创新及诊断所需研究材料提供进口药品通关许可证下的快速清关。波士顿科学与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冠脉介入腔内影像领域展开合作。

从2020年的医药投资交易案例来看,进口企业在华会有越来越多的深度合作,这也有助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医保支付创新  未来如何保证收益?如何精算?

布局空间指数:★★★★☆


鉴于医保的费用主要用于保基本,目前还是以大病医保为主。罕见病、肿瘤类的医保支付可提供的费用,对于患者而言还不足以承担治疗需求。

赛诺菲携手京东健康、零氪科技、病痛挑战基金会及水滴公益共同建立了“罕见病保障创新支付协作机制”。通过公益基金、社会众筹、商业保险及药品援助福利等方案的组合,提高罕见病医疗和药品的可及性,缓解罕见病患者的支付压力。

强生旗下眼健康业务强生全视向海南“乐城之光”公益项目无偿提供Catalys飞秒激光眼科治疗系统,供白内障手术使用。

诺华肿瘤与镁信健康合作,探索多元化创新支付手段。如2020年针对骨髓纤维化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推出“一路捷伴”及“弗获新生”方案,探索基本医保、商保、企业与患者多方共付机制,减轻患者高值药品的长期支付压力。诺华肿瘤对由政府主导、商保承办的城市普惠险也开展了探索。

无论是商业保险还是城市保险,在罕见病等公益项目创新方面,进口药企已经走在摸索的前端。目前大部分项目主要还是进口药企在投入的阶段,未来如何保证收益,与保险设计息息相关。但是,据悉目前仍然没有非常好的计算模型。

 

产业基金  外企已经有成功案例,国内会否跟进?

布局空间指数:★★★★★


跨国药企建立基金主要有两种用途。

一是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企业或者项目。

例如已在我国运作多年的礼来基金。去年进博会上,阿斯利康携手中金资本成立全球医疗产业基金。今年进博会上,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联合宣布全球医疗产业基金Ⅰ期已成功完成募集,投资方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医疗健康产业机构和金融财务投资机构。未来该基金将覆盖全球新药研发、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的全产业链,扩大海外创新引进和本土创新孵化。

另一种是公益基金。一方面用于上文所提及的医保支付创新,另一方面可储备创新人才。

比如诺和诺德,通过扩展“英才基金”重点支持糖尿病和血友病基础研究,并通过“诺和诺德中青年专家发展项目(STEP项目)”,为广大中青年医生提供高端、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礼来基金的成功案例会推动进口药企在华启动产业基金的项目。那么,相对保守的国内上市药企,是否也会逐步建设产业基金以补充自己的产品线?值得关注。


数字化创新  意在提效,但盈利模式是什么?

布局空间指数:★★★★☆


赛诺菲有云端智能知识管家、智能音箱、血栓管理AR工具等,携手初创企业爱特曼(Atman)、声智科技(SoundAI)、医微讯(InVision)和顶尖人才,目标是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进领中国医疗领域数字化创新业务向前发展,建创新医疗健康生态。此外,赛诺菲巴斯德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本土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首次提出对中国未来城市智慧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构想,从监测、预警、响应和防控的维度设计,开发三大创新解决方案,助力构建智慧公卫城市,以及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诺和诺德也计划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在大数据AI解决方案方面展开长期深度合作。

阿斯利康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签订《海南数字化医疗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将针对患者的实际就医需求,协助海南省政府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化创新目前主要解决的是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问题,但是目前尚未有很好的盈利模式。


创新业务模式  多渠道管理将落地,如何转为业绩?

布局空间指数:★★★★☆


专利过期原研药在集中采购的丢标,导致跨国药企丢失产品进入医院终端的机会。

跨国药企必须重新进行渠道管理,包括与“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合作。例如雅培与京东健康的合作,目的就是下沉市场、更多更好地触达患者。

现在,不少患者已经逐渐接受并习惯于线上下单、购买的方式。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帮助药企跟踪药品销售情况,对数据的分析还可作为药企业务决策的依据。

除了“互联网+”,慢病管理也是一种创新业务模式方向。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联合发起、赛诺菲等支持的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公布了超过450家县域医院的慢病管理协同体调研初步结果,探索基层慢病管理创新模式。此外,赛诺菲还联合连锁药店就慢病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随着“互联网+”相关政策的放开,多渠道管理的概念终于有望落地。但如何转化成业绩,或许还需要把每个关键环节打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