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基药目录调整方向猜想

发布时间:2020-12-04 14:29:05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大幅扩容,100%报销?


近日,有消息显示,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召集部分企业代表召开国家基药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讨论会,2021年基药目录调整或将重点考虑传染病、慢病及肿瘤、常见病等,数目有望进一步扩大。对此,有企业建议,增补数量不是基药执行的关键,需要加强基药的管理手段,强化基药目录与医保目录的联动。

增补数量需谨慎考量

根据会议消息,基药目录调整将以疾病为主导,患者确实无药可用,需要对症治疗的,要选择最合适的范围。同时,能否纳入主要看产品价值,例如临床终点指标改善、能够使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治愈为标准。

有建议提出,根据全国医院用药数据,优先考虑将年使用金额大于10亿元的品种、副主委以上临床专家推荐的品种、各省卫健委推荐、一级学会推荐的品种收入一个备选库,再经过专家多轮评审,最终形成目录。

对于业界关心的扩容数量,国务院办公厅在下发有关保障短缺药品供应时,提出各级医院配备基本药物比例,分别为基层医疗90%、二级医院80%、三级医院60%。有分析指出,按照目前全国每家三甲医院平均1500个用药品种计算,基药目录需扩容至900个。

有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基药目录起码能覆盖95%的基层疾病治疗需求。基药不够用实际上是伪命题,基层医疗实际上就是保基本。当基层医疗不能满足时,通过分级诊疗再到更高层级的医院进行诊疗。再如医联体的目的主要是将医生资源、医疗技术更多地向基层覆盖,而不是要求药品和器械都达到统一。”

“由于现在省级增补权限被限,地方也在清退一些药品,所以行业对增补有着强烈需求。”在某药企总经理赵铤看来,过多的增补不利于基药制度的执行。基药的问题不是目录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执行基药制度,实现全覆盖,满足临床用药保障。推行基药制度的初衷就是通过使用临床、经济评价比较高的药品降低医疗费用,实际上只要按照要求的比例使用基药,客观上就减少了非基药的销售,可以起到降费的目的。过多增补,尤其是纳入高价药可能导致这一目标无法实现。

加强与医保目录联动

自2018版基药目录发布以来,相继出台了“986”“1+X”等配套政策。同时,基药使用数量在二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也成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相比以往基药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基药的价值、重要性正在凸显。

贵阳德昌祥药业总经理罗战彪认为:“新版基药执行力度大了一些。不过,无论是基药还是医保目录,在真正执行中,地区执行差异较大。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好很多,经济欠发达、医保亏空比较大的省份,执行比较差。所以,由于基药目录的各地政策、经济条件、财政支持不一样,还需要一段过程才能更好落地。目前企业基药品种的重心还是在等级医院和OTC,会根据国家的大趋势积极参与。”

“基药执行相比过去有所好转,因为各个地方都在给医疗系统加压,满足考核要求,但还是没有完全达到所要求的比例。”赵铤告诉记者,基药执行除了需要管理标准,还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手段。因为很多地方,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其实很难管理到位。如今国家已推行药品信息标准化,也就是“一品一码”全流程管理,这也具备了管理各个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比例的条件,后期需加强管理手段的建设。

此外,为了体现基药的价值,结合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联动等规则,有建议指出,将疗程费用不高于医保同类药的直接纳入医保目录;高于医保同类药的纳入医保谈判目录。一旦纳入医保就定为甲类,报销比例高于乙类或100%报销。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甲类和乙类报销对于患者用药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联动方式,应该是把药品先纳入医保目录,然后从医保目录里面遴选出基药。同时,从医保角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基药政策,尤其是低价药政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