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杭州智慧药店:将便民利民服务发挥到极致

发布时间:2020-11-18 13:36:27作者:特约撰稿 郭泰鸿 图/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管理日趋严格、市场竞争加剧、医院药品销售零差率等因素加持下,药品零售业经营日益遭遇挑战。目前之所以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是依靠非药品的多种经营,二是依靠医保部门允许历年账户开支的不高于15%的适度加价。但这两点都还有待完善:多种经营受到少数市县级医保部门的限制,有待国家或省级医保部门政策进一步支持(已有多个省医保局公开发文允许药店销售非药品);适度加价也是加价,直接影响消费心理,遏制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调整。

实际上,传统零售药店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民利民。零售药店处于社会基层,开门揖客,面对面交流服务,加上药师的用药指导,接触方便、环节简单、省时省力,也使得药店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零售药店今后的重要改革方向,就是继续扬自身便利之长。为此,多地近几年开始了新特药店、智慧药房的运营试点。

做好处方承接准备

医院处方外配是国家多年倡导、流程安全可靠、资源配置有效的首选之策。

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首先是高等级医院,门庭若市,国家正在试点多种改革予以缓解。其中,处方外配是减少病人在医院逗留时间、降低医院工作负担、便于医院集中精力搞好医疗主业的有效办法,国家多年来一直在鼓励。

不考虑医院医生在处方外配上的种种顾虑,即使从零售药店这个处方外配的流入方分析,也需要做好接收处方的种种准备。比如品种的齐备、进药渠道的规范、医保的结算、药师的指导等,还有从长远来看,对某些病人的建档问题等,任重道远。

链接智慧数字赋能

智慧药店的建立,是零售药店引入数字赋能、进而全面进入网上售药的重要改革,努力把“便利”做到极致。

比如上期本版介绍的南京试点智慧药店(详见11月2日本版),消费者直接通过触屏大屏幕选择药品购买下单,由电脑进行核对计算,机器触手接受指令,快速取药交付,完成人脸支付等智能操作。这是零售药店在疫情期间创造的“不见面销售”在非疫情时期的沿用和延伸:疫情期间取其“安全”,非疫情期间取其“方便”,是电子商务与传统药店的有机结合。

智慧药店的智慧操作过程,由电脑代替人脑,规范操作,可以监控冷链存储运输,监控现场操作,降低差错和失误,提高可监测性,有利于保证药品销售的安全,也有利于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

由于数字赋能,药店的可靠性、有效性、多方参与的便利性均大大提高,容易开展和药厂、医院的DTP合作,极大地推动了DTP药品的扩大使用。

此外,智慧药店为网上售药奠定了设施基础、管理基础、监控基础,真正把线上线下结合了起来。利用网上售药,可以延伸服务距离,为周边社区及更远的客户提供O2O方式的规范购药、货款支付、送药到家的流程化服务。此外,还能对接一些基金会等慈善机构的赠药、资助等慈善项目,阳光操作慈善业务,接受社会监督。还能进行常规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骨质疏松等日常检测,拓展服务范围。

与此同时,智慧药店能够为某一种疾病的病人和准病人进行专题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预防、发现、治疗、助疗、康复,从而控制疾病,减少痛苦,降低医疗支出。这种健康教育基于社区群众对邻近药店的了解,可信度较高。如果再进行线上直播,则容易取得低成本、大范围、高效率的扩散效果。

融入基层医卫改革

参与基层卫生健康体制机制改革,为群众提供卫生健康的进一步便利,应该是零售药店下一步要努力争取的改革方向。

现在基层卫生健康部门正努力推进但成效不够显著的改革措施,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立,二是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二者有内在联系,推进难的主要问题在于效率和效益。

对于以上两件事,零售药店完全可以主动参与进来。

零售药店先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设药房功能,再和政府联合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一公益性机构,然后逐步推开家庭医生制度。可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现在售药店能力有余的设施、人员、药品储备。基层卫生健康部门则负责规划、布局、扶持和监督,人民医院(主要是县区人民医院和街道卫生院)负责业务指导和重点难点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大多是首次门诊、初级门诊以及并不复杂的复诊,零售药店经过适当增加医务人员和药品品种之后,完全可以适应这个新职责。

甚至可以由零售药店接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可以利用政府的支持和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以及利用自己在药品零售和药学服务方面的优势和基础,建立本辖区人员的健康管理档案,真正落实家庭医生制度,将医疗保障送进每一个家庭。

从这次疫情应对情况看,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在社区实施。如果零售药店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完全可以在所处地域覆盖范围内,按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发挥好疫情应对和卫生业务的指导作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