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下步国采动向: “一年两批”倒逼企业加大创新

发布时间:2020-11-18 11:15:39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步入11 月以来,已有20余个省市发布第三批国家集采执行文件。自品种中选后,相关企业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迎接采购工作的落地。与此同时,根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已有50个品种过评企业数量(含参比)超过了3家,从数量上已满足启动下一批国家集采的条件。对此,业内分析最快明年初将启动第四批,并按“一年两批”的节奏稳步推进。

市场渠道调整成重心

根据各地已发布的落地方案显示,第三批国家集采将于11月份全部正式开采。中选企业也早已筹备好了相关工作。“从生产环节到质量追溯系统,再到市场环节,我们都做了相应的准备。”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孔标表示,“首先,产品中标后用量会大幅提升,我们的品种大概增长了一倍多,所以确认中标后就开始了备货。第二,产品中选后,国家对其质量追溯要求十分严格,我们也抓紧配合做好产品的质量追溯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得到保障。第三,企业除了与配送商签订合约外,还与配送商进行了充分沟通,千万不能出现因配送问题造成的用药紧张,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响应,及时配送。同时我们会去中选省份召开启动会,把相关配送要求、质量要求、法规要求等整个过程都进行详细讲解。”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过往在公立医院市场一些品种的市场份额大多由原研企业占据,国产企业中选后调整市场渠道成为工作的重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国产品种原来基本上不在公立医疗体系销售,主要分布在药店和诊所市场。当这些国产品种通过国家集采方式进入公立医院后,会对市场做出一些调整。

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进口药在公立医院市场都做的很好,相应地也带动了 OTC市场的用量。同样,国产品种选择大幅降价中标,公立医院市场其实很难再盈利,更多是看重其带来的引流作用,借机扩大外部市场。所以国产品种中选后,在保障公立医院市场供应的同时,并不会丢掉原来的非公立医院市场,反而会花费更多精力进一步拓展,将原来的市场做得更好。”

当前,越来越多零售药店积极参与国家集采,希望可以实现同一价格的落地。在谢孔标看来:“大多数工业企业或难以接受在零售终端同步降价。因为对于公立医院市场来说,国家会提供预付款现金,而且有带量的保证,减少了整个经营环节,对品牌也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即使不挣钱,甚至亏一点,企业也会愿意做。而OTC市场,第一,用量没有公立医院市场大;第二市场比较分散;第三,市场运作成本更高,所以工业企业并不愿意执行统一的价格政策。”

探索多元复合采购模式

在业界看来,国家集采推行后,将从原来的“回扣竞争”转变到以质量和成本为基础的公平良性的竞争。另外,可以倒逼企业加强创新。在这种趋势下,行业也普遍形成了加大创新投入的共识。前述企业负责人认为:“如果抱着几个老产品不放,基本上都会被市场淘汰。所以加大创新是唯一出路。”

对于下步国家集采的动向,将会以怎样的节奏推进?日前,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则公开表示,现在正在巩固完善政策体系,尽快形成全国可推广的制度体系。下一步加快集采的进程,将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推进集采的工作。在国家层面,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国家集采药品,按照一定数量和金额来设定标准,达到标准的话,就启动新一批的集采,大概一年两批左右。随后还会进一步拓宽集采范围和条件,加快推进集采步伐。在地方层面,指导各省,包括一些较大的城市,积极按照国家形成的这套政策规范来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希望到2022年底,这些临床采购金额占比较大,适合集采的重点品种都能够纳入集采范围。

对此,谢孔标认为:“目前三批国采大概纳入了10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大部分集中在口服用药、常见病领域,预计将来可能会覆盖三四百个品种。当大宗品种被纳入后,国家集采可能不会无限期的扩大。毕竟大量的品种,特别是竞争充分的品种,带量采购后都没有了利润,企业一定会去做一些新的产品。所以不可能所有的品种都按照一种带量模式进行采购,应该会探索形成多元的复合采购模式。 ”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