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重回增长曲线

发布时间:2020-11-13 17:14:16作者:逄增志来源:医药经济报

超百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重回增长曲线


2020年我国医药资本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注定是仍在全球兴风作浪的新冠疫情。自年初疯狂肆虐至今,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带给生物医药行业和上市公司的深刻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下,国内抗疫形势良好,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各行业上市公司从二季度起率先启动复苏。其中,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急先锋”,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走出低谷,三季度出现重回增长曲线的势头。


延续增长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A股市场共有121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62家企业业绩预增或略增,22家预减或略减,14家首亏,14家续亏,4家扭亏,3家续盈,2家不确定。

也就是说,业绩预增/略增的公司约占已发布预告公司的一半以上——考虑到新冠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从发布预告的情况看,有11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这些公司大多以防护类、检测类企业为主;58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超1亿元,其中业绩增长较快的有防疫产品生产企业、原料药企业和疫苗生产企业;医疗服务类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出现亏损。

截至10月22日,有 8 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沃华医药业绩表现靓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71%。


业绩分化趋势难改


2017年下半年以来,受“环保风暴”强力关停污染与违规企业、行业政策变化、下游客户需求复苏、旱涝不均等因素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呈现出业绩明显分化的特点。今年疫情叠加,这一特点更加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根据已发布的业绩预告,有8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的下限超过500%,分别是:圣湘生物(10472.64%)、振德医疗(2065.99%)、达安基因(1272.06%)、康泰医学(1006%)、华大基因(862.69%)、国农科技(623.08%)、明德生物(513.33%)、九安医疗(501.96%)。

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除华大基因以基因检测与诊断、研究为主营业务外,其他7家上市公司均以医疗器械为主营或涉足了医疗器械类业务。显然,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政府采购大幅增加、国人健康防范意识空前提高等助推下,医械类上市公司业绩燃爆。在目前已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的39家医疗器械企业中,除科创板上市的天智航预计前三季度将持续亏损,以及贝瑞基因、利德曼两家公司预计业绩下滑外,其余36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均较去年同期上升。

前三季度业绩增幅前四强均以生产新冠疫情防治必需品为主,圣湘生物、达安基因均是首批获准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企业;振德医疗主营医用敷料,目前可日产1000万只平面口罩、100万只KN95口罩;康泰医学则是血氧类、监护类和心电类医疗器械制造商及销售商。显然,这些上市公司把握住了商机,率先回归增长曲线。

相比之下,医疗服务类企业比较受伤。

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出台居家观察、隔离、限行等措施,前三季度尤其是上半年全社会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医药生产、流通、零售等企业可通过各种积极的防疫措施降低影响或抓住机会增产扩产,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医疗服务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目前已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的9家医疗服务企业中,有8家公司出现亏损,有些同比降幅惊人。

主营医院后勤管理服务、养老项目投资策划与服务的宜华健康预计前9个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000万~23,000万元,同比下降6641.23%~8949.9%。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及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公司养老板块会员卡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且销售进展缓慢,而运营成本中的装修、租赁、折旧摊销等费用较为固定且占比较大,导致毛利润下降较大,此外受部分医院托管服务业务终止影响,公司医院投资运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同步下降。

旗下拥有多家医院的国际医学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4.86亿~5.06亿元,同比下降2298.72%~2397.33%。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旗下两家医院上半年医疗收入同比下降,利润相应减少;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虽有较大增长,但运营成本、费用较上年同期相应增加——这些公司重回增长曲线的努力暂时受挫。


从容对应疫情影响


关于新冠疫情,世人有很多比喻。有人说,新冠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大国担当、人间冷暖,也照出了某些国家的政客嘴脸;有人说,新冠疫情就像催化剂,有的企业抓住机遇业绩扶摇直上,有的企业却一蹶不振……新冠疫情更让政府、行业以及社会民众看清了许多,普遍的共识是:经过新冠疫情考验,人们的医疗健康意识更强了,医疗保健投入更多、更主动——这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显然是大大的利好。

建议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对待新冠疫情以及疫情下的政策、环境变化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1.短期效应  全球疫情拐点尚未到来,国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海外疫情持续蔓延,而医药刚需属性明显,个人防护、核酸检测、治疗药品、疫苗预防等疫情相关需求保持旺盛,防护类、检测类、疫苗类等公司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2.中期影响  疫情暴露了各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一些不足以及部分领域脆弱的供应链能力。强化“医疗新基建”,尽快补上公共卫生预防、特种医疗设备供应缺口、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等短板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与行动。新一轮医疗设备器械采购周期在即,医械类、灭杀类、专用设备类等企业有望继续受益。

2.长期导向  创新是驱动整个社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不管是当前还是“后新冠时期”,国内政策、社会资本等都将持续加码创新,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创业板注册制等已经将政策支持创新的态度表露无遗,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打开。

在“政策+资本”托举下,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创新速度必然加快,生命监护、生命支持、生物安全类器械领域上市公司,与新冠相关的核酸诊断及免疫诊断试剂上市公司,国内二类疫苗龙头企业、新药研发、CRO、CDMO等上市公司等,有望拉动“增长曲线”继续向上。


疫苗股是热点中的爆款


截至10月28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超过44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17万例,110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现阶段,有效防治新冠疫情的有效手段就是疫苗。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0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Ⅲ期临床。由于疫情在持续蔓延,疫苗长期供不应求是可以预见的,其给生产企业带来的丰厚利润也是可以想见的。

从各子行业指数涨幅看,今年最火爆的生物医药板块非生物制品莫属。截至10月初,生物制品子行业涨幅在75%左右,仅次于医疗器械;今年8月份生物制品指数涨幅一度超过250%。预计在全球疫情警报解除之前,疫苗股都将“高烧难退”,吸引各路资本蜂拥而入。相关企业可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经济效益与转型升级“双丰收”。

TIM图片20201113171325.jpgTIM图片20201113171343.jpg

TIM图片20201113171356.jpg


相关<<<


业绩涨幅 冠军姿态


在已发布预告公司中,圣湘生物是业绩涨幅的冠军:2020年前9个月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360,5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1.47%;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97,000万~207,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72.64%~11009.32%;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95,000万~20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86.32%~15970.24%。

圣湘生物前三季净利润达到了110倍的惊人增幅,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新冠疫情,特别是三季度海外疫情复发、部分国家出现第二波疫情,加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零星散发情况,且三季度开始进入流感高发季节,为防范新冠和流感共同流行,各国加大了防疫投入,从而带动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等产品需求大幅增长。

如果疫情持续,这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望继续高歌,担负起重回增长曲线“旗手”的重任。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