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总收入下滑拖累因素正在消除

发布时间:2020-10-31 14:29:40作者:青鸟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药流通上市公司走出疫情泥淖

总收入下滑拖累因素正在消除


在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大半年,至今深远影响犹存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2020年上半年增速自然有所下滑,上市公司的业绩收入同比降低,但在全行业的积极努力下,增速的下滑幅度不大,对业绩的拖累正在消除,医药流通业已走出疫情泥淖。

TIM图片20201031003359.jpg

TIM图片20201031003422.jpg

整体状态  净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


西南证券选取具有可比性的246家医药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不含科创板,剔除2019年度出现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公司、2019年9月后上市的公司),246家医药上市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总额为74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43亿元,分别占申万生物医药板块收入总额、归母净利润总额的88%和93%;上半年收入增速为1.8%,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8%,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0%;行业毛利率恢复至35%,创下十年来的新高,受行业整顿、疫情等影响,销售费用率下降约1.8个百分点(至14%)。

分季度看,第一、第二季度医药板块收入总额的增速分别为-4.2%和7.4%,归母净利润总额的增速分别为-8%和42%,第二季度增速显著加快;第一、二季度单季度的毛利率为32.6%和35.1%,其中,二季度净利率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11.6%),创下2018年以来单季度的历史新高。

显然,医药上市公司成功抵御了新冠疫情对采购、生产、经营等环节以及业绩的影响。如果只看二季度主要指标的增速,业绩更是喜人。尤为欣慰的是,利润端较收入端率先恢复,再一次说明医药需求刚性凸显。而净利润的增速远远超出收入增速,二季度净利率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11.6%),说明医药上市公司正在积极消化国家集采、药品价格下降等带来的震荡影响并初见成效,企业的运行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


流通类上市公司  医院业务下降


西南证券将生物医药行业分为医疗器械、CXO、药店、原料药、生物制剂、医疗服务、医药流通、中药、化学制剂九大子行业,九大板块上半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3.8%、24.3%、24.2%、11.7%、2.9%、2.4%、-1.4%、-5.8%和-7%。其中,医械、CXO、药店板块的增速在20%以上,一骑绝尘,业绩增速明显领先于其他板块。医疗器械自然是受益于疫情带来的需求高速增长所拉动,检测试剂、监护仪、呼吸机、口罩、手套等防疫产品膨胀性放量;CXO子行业主要因二季度海外疫情状况没有好转,CXO订单加速向国内转移所导致;药店板块同样受益于疫情带来的需求增长,尤其是网上购药在疫情发生后出现了5~10倍的增长,本地化药店也抓住特殊时期的机遇,在做好公益服务、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实现了销量的增长。

与上述三个子行业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药流通、中药、化学制剂等三个子行业收入负增长。

梳理发现,17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入总额增速为-1.4%,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3.3%。2018年后,医药流通子行业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反映了国家集采对药品价格带来的直接影响明显,上半年医院看病人数下降亦明显,对医药流通行业的收入增速下滑均构成重要影响。

据西南证券研报,上半年17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总收入达2990.35亿元,同比增速为-1.4%,归母净利润为72.63亿元,同比增速为3.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增速为-0.6%;上半年毛利率为11.7%,与往年基本持平。

分季度看,第一、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总额增速分别为-5.4%和2.5%,归母净利润总额的增速分别为-8.3%和13.4%,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减退,收入与净利润逐渐回升,第一、二季度的毛利率水平分别为11.3%和12.1%,市场开始向好。


头部企业  业绩有增有减,强弱互现


在17家医药流通上市公司样本中,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的有10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8家。其中营业收入增速在30%~50%的有1家。

第一医药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9%,增速在0~30%之间的有9家,其中只有中国医药增速在10%以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的有1家,九州通以69%的增幅高居榜首,同比增长0~30%的有7家,中国医药、柳药股份、第一医药增速在10%以上。

严峻的疫情大考前,几大头部医药流通上市公司业绩有增有减,强弱互现,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同为头部公司,竞争力各有千秋。笔者分析,之所以出现业绩表现迥异的情况,一是与公司的业务重点、业务领域有关。二是与公司业务的成本传导能力有关。三是与公司自身的机制不无关系。比如九州通,之所以实现双增长,尤其是净利润同比增长近70%,与其新业务总代理、总经销及出口业务实现根本性突破有着莫大的关联,而九州通出身民企,决策、考核、激励等机制相对灵活,民企的“血统”又让他们天生更具危机感,也更积极主动在变中思考和前行。

  

1.九州通:利润高速领跑

上半年九州通实现营业收入513.49亿元,同比增长6.03%;归母净利润12.59亿元,同比增长69.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55.44%。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这份成绩单非常靓丽,尤其是净利润增速高达七成,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势头。

九州通现有31个省级医药物流中心、1074家零售药店(含加盟店),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域并向纵深发展,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上半年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经营质量持续提升、总代理与总经销及出口业务实现突破,抓住了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机会,实现融资利率下降成本显著降低;全资子公司上海九州通土地退还补偿款2.9亿元扣除成本后计入资产处置收益,也是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上半年毛利率达9.60%,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22pp;期间费用率为3.25%,较去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91%,较去年同期减少0.0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财务费用率1.08%,较去年同期减少0.17个百分点——受益于良好的费用控制,上半年九州通的净利率达3.1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5pp;二季度净利率为4.0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19pp,创上市以来的新高。

  

【点评】 该上市公司敏锐抓住了三大商机:一是疫情危中有机。受疫情影响,国内外防控物资需求旺盛,九州通的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大幅增长,上半年医械与计生用品实现收入102.63亿元,同比增长43.04%,毛利率9.07%,同比增长1.84个百分点。二是新业务带来的机会。新业务总代理事业部上半年持续引进65个新总代理品种,实现销售27.91亿元,同比增长55.14%;毛利率24.27%,较去年同期提升5.1个百分点。三是政策变化中的商机,集采中标带来业绩增量(主要是其工业板块)。

  

2.中国医药:业绩符合预期

上半年中国医药实现营业总收入188.09亿元,同比增长11.56%;实现归母净利润7.77亿元,同比增长12.93%;实现扣非净利润7.50亿元,同比增长13.02%。

分季度看,Q1、Q2分别实现营收74.85亿元、113.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1%、31.44%,二季度医药渠道得以修复,是环比加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点评】 虽然有疫情和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中国医药的国际贸易业务加快了存量项目执行与新业务滚动开发而逆势飞扬,实现营收72.44亿元,同比增长84.02%,营业利润8.63亿元,同比增长112.28%;医药商业在医院门诊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积极承担防疫业务、探索销售新模式,保持了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121.69亿元,同比增长12.15%,但受医院纯销业务占比下降、账期延长等影响,利润有所降低,实现营业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36.83%。上半年实现毛利率16.59%,同比下滑3.63个百分点;实现净利率4.69%,同比下滑0.36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是隐忧。

  

3.上海医药:商业领域创新优势突出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1.65亿元,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16.75亿元,医药商业实现收入754.90亿元;归母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增长6.84%;医药工业及商业主营业务利润恢复增长,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1.66亿元,同比增长7.40%;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0.76亿元,同比增长5.22%。  

【点评】 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7.17亿元,同比增长0.32%,环比增长15.50%。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60.24亿元,同比增长4.84%,环比增长6.60%;医药商业板块实现收入406.9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16.94%;归母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增长21.10%,环比增长35.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17亿元,同比增长15.31%,环比增长23.76%。

医药商业是上海医药的优势,其拥有诸多进口新药总代权,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进口疫苗经销商,拥有覆盖全国31省(市)的冷链配送网络。上半年其疫苗业务高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49%。旗下“上药云健康”对接31家互联网医院,并与多家达成了独家配送委托关系。作为头部巨无霸,上海医药的创新能力不输“后生”。

  

4.国药股份:地位稳固,短期承压

上半年营业收入175.31 亿元,同比下滑16.61%,归母净利润6.20 亿元,同比下滑17.86%,扣非净利润5.69 亿元,同比下滑21.84%——多项指标均下滑,是几大头部公司中最明显的。其中一季度营业收入175.31 亿元,同比下滑16.61%,归母净利润6.20 亿元,同比下滑17.86%,扣非净利润5.69 亿元,同比下滑21.84%;二季度营业收入93.21 亿元,同比下滑15.02%,归母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8亿元、3.7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7.15%、15.23%。  

【点评】 几大头部公司中,国药股份受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国药在防疫方面打了春节期间的“上半场”,又打了6 月北京地区新发地疫情反弹的“下半场”,北京地区医院常规诊疗与经济活动等大大晚于其他省市,导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即便如此,其医药流通龙头地位依然稳固。作为北京地区的分销龙头,国药在疫情背景下保障了首都的医疗物资供应,同时完成了国家的储备药品收储调拨任务。受益于疫情期间慢病超长处方政策及“4+7”新品销售增加等,医疗直销业务同比实现了增长。


相关


四季度流通领域形势研判


面对至今仍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的严峻挑战,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中的头部公司在二季度就止跌回升、收回失地,实属不易。从一季度收入与利润全面、普遍下滑,到二季度收入与利润大部分开始恢复性增长,预测第三季度绝大部分公司业绩有望强力反弹,部分龙头可能还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区域性龙头与全国性龙头的全年业绩则谨慎乐观。

危中有机,研判今年余下时间的医药流通行业态势,必须关注几大方面:首先是疫情的发生与法阵让行业上下充分认识到“强产业链、保供给线、畅通物流”的极端重要性,流通子行业价值更加凸显。其次,带量采购的全面推广继续改变行业生态,扩容扩围必然带来配送“蛋糕”的重新分配。带量采购之后,药品、医械、耗材等大幅降价,相应的配送费用也降低,对配送企业的配送体系、成本控制力等要求较高。再次,虽然“加量不加价”,但带量采购明确要求医保资金预付款或30天内付款,流通企业的资金压力、资金成本等大幅缓解,相当于增加了利润。

此外,在克服了疫情等外部困扰后,优质公司的政策适应力更强,有能力通过资源重配、对接上下游、新工商合作等获取额外利益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