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美国疫情 步入“黑暗时刻”

发布时间:2020-10-28 14:13:45作者:王建新 主持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近欧美国家都在经历所谓的新冠“第三波”,感染人数在很多国家再次急剧上升。美国最近的数据显示,每天新确诊人数达到6万人,已经接近新冠疫情以来的高峰值;新冠死亡人数也已超过22万人,并在以每天约700人的数目在增加。在美国的很多州,目前进入ICU的患者已经接近医疗系统可以接受的饱和度。

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情况,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北半球国家进入传统的呼吸道疾病高潮。美国传染病专家预计,如果目前的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美国新冠死亡人数有可能达到40万以上;而感染人数可能达到几千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认为,今后的6~12周,也就是到今年底明年初,将是美国疫情“最黑暗”的时期。如果这样,这将是美国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灾难。

反作为的背后,是反智思维

发生在100年前的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大约经历了两次主要的“浪潮”以及之后几次“小波”。从时间上看,那次大流行发生“第二波”主要是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相比之下,美国今年疫情在不到一年内就连续出现三次“浪潮”,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美国的第一次新冠流行高潮出现在今年四月份,大约比中国晚了一个多月。在这之后,由于加强了防护以及很多地方开始“封城”,美国感染人数也开始进入下降阶段。这让很多人感觉到了希望。

但是很快,这种下降趋势就被打断并出现“第二波”。这一次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地方违反美国CDC指南,提前“开封”。同时,很多民众拒绝配合国家疫情管理,追求“自我放飞”。更严重的是,美国总统和政府对疫情“不作为”和“反作为”,对疫情的回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往深处思考,这些“反作为”的背后,是大批美国民众的“反智”思维。对于拥有世界最高科技和顶级人才的国家而言,这不能不说是科学教育的失败。

因此,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在6~7月出现的“回潮”并非实际上的“第二波”,而是第一波控制不到位的反弹和延续。

若“放飞自我”,第二波“恶果”

目前出现的一波,则是因为季节的改变,处于年度呼吸道疾病时期的开始阶段,表明新冠病毒真正开始了大流行的“第二波”。

很多美国专家对这个疫情变化深感忧虑。从历史看,100年前流感大流行发生的第二波所波及的人群远超第一波。这一方面是因为冬季气温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等感染和流行也增加了“双重感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经过第一波感染和传播后,被感染和带病毒的人群基数大大增加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没有有效的管控措施,必然会导致一次“大爆发”。根据流行病学模型预测,如果继续任由美国疫情“放飞自我”,这一波有可能在今后短短三个月中刷新全年记录。所导致的恶果不仅仅是民众的健康和生命的损失,也会进一步加重美国经济的负担和恢复的困难。可以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

对比:中国抗疫成绩显著

由于经济活动逐步有序,以及各种检测和跟踪系统的完善,中国没有出现“回潮”。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就是对中国过去10个月抗疫一个最好的验收。这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科学的胜利。

青岛数天内检测1100万民众,仅发现13名无症状者,也并非“杀鸡用牛刀”。因为新冠的大流行就是从极少数几位感染者开始的。如果不能及时扑灭这样的“星星之火”,在很短时间里导致大规模爆发并非没有可能。而且,如果病毒发生重要变异,其危害性将更大。虽然大规模的检测成本巨大,但任何成本都不能与民众的安全感和经济发展相比。

目前,尽管很多国家开始进入“第三波”,但中国发生新疫情爆发的可能性并不大。今后三个月,季节性呼吸道疾病发病将进入高潮,国际交流也会逐步增加。只有继续对今后发生的任何一次小规模局部流行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平稳过渡到全面免疫接种的“安全期”。笔者认为,这个过渡时间不会少于6~9个月。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很多人都认为欧美的医疗卫生系统以及其覆盖程度要远远超过中国,因此认为欧美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应该更加“游刀有余”。但是,这一年的结果,让很多人大呼“看走了眼”。事实说明,美国疫情更多的是一场人祸。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