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县域医共体将有评测标准

发布时间:2020-10-21 14:46:42作者:贺昊(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县域医共体将有评测标准

在评测指标中可以增加“区域医疗总费用与区域内费用预算比较”项目


中国医疗领域的关键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城市医联体与县域医共体。这二者也是分级医疗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如何建设?如何评估?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明确。

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三机构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号)(以下简称《通知》),作为县域医共体构建和评估的基础性制度文件,其对推动县域医共体的快速构建和良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发挥价值溢出效应


在医疗领域,存在强规模效应的资源是医疗器械、药品。人力资源存在有限的规模效应。对县域内的医疗服务来说,其基层医疗机构,比如村卫生室、诊所,乡卫生院等,在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上最为欠缺的硬件条件是医疗器械以及药品供应。通过医共体的构建,发挥牵头医院的医疗器械、药品(《意见》中提到了“药品统一管理”)的规模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硬件的整体水平。

无论是县域共同体还是城市医联体,制约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最为关键的短板是“人”,人力资源的不足,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会使得基层能力的提升成为“水中月”。《意见》中提到了“人员统筹管理”,包括“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探索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县域医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的原则,统一岗位设置,加强聘用管理”“县域医共体要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等内容。人员通路壁垒的打破打通,人力资源在医共体内的合理流动,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有限的规模效应、吸引人才,助益不小。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是医共体最大的价值溢出。

当今已经步入成熟的信息社会,信息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趋完善。医共体的构建,为牵头医院成为信息的核心节点,发挥其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应用的作用,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入外部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划清了系统边界。当然,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打下了基础。信息化、智能化,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技术水平的又一可行路径。信息资源的集约共享,是医共体的又一价值溢出。


技术、服务、质量同质化落地


《意见》中,提到要“制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县域医共体内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建立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这是县域内依据自身的技术条件、服务能力,将诊疗行为予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医疗技术、服务以及质量同质化的基础。这在过往,基本是由更高层级的职能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来完成的,适应性、实践性、可行性囿于技术能力可能都存在一些问题。由本地牵头医院牵头,并适当由其引入更高水平的医疗资源来规范本地本区域的诊疗行为,更贴合本地实际,也更容易落地。


相关责任得以落实


在县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都必须倚赖更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来落实相关责任。医共体以及医联体的构建,解决了缺乏高水平医疗机构支撑这一问题。

“探索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县域医共体常住人口总额预算”“探索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这两项探索,使得医共体的筹资与基金使用成为了一个闭环,医共体将为所辖区域内的常住人口的健康负责,这是将“健康中国”这一“大健康”概念具体化、责任落实的有力举措。结合城市医联体的网格化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与“健康中国”的关联和整体责任链就有了落地的基础,也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框定了资源边界。

如何“确保县域医共体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尤其是群众负担不增加,其如何监管基本社保以外的费用支出,医共体以及医联体还应该明确相关责任。比如,在评测的指标中可以增加“区域医疗总费用与区域内费用预算的比较”这一项目。

总的来说,《意见》为县域医共体的构建和评测提供了比较清晰的制度框架,也将为城市医联体的构建和评测提供经验积累,为解决中国医疗的关键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奠定了制度基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