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新特药房体验日

发布时间:2020-10-15 15:26:45作者:张松 王世佳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院内处方外流加速,国内实体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有新机会。在国家医保控费的指挥棒下,医保药店非药品销售遭遇挑战,此消彼长的是药品销售占比回升,零售药店正逐步回归本位价值。

零售市场集中度加速的同时,也在走向规范化、差异化和专业化的竞争。国家药品集采政策促使院外市场成为原研药企等落标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DTP药房自然而然地成为其摆脱利润下滑困局的关键发力点。需要正视的是,相较于普通药店销售普药能够获得的高毛利,专营新特药的DTP药房如何持续盈利并趟出特色发展道路?近日本版作者走访了部分DTP药房,现场体验药房的“新与特”。


【广州站】院边店:多方位延展药事服务

【体验者】 本报记者 张松

经营品种涵盖三大部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两大三甲综合性医院坐落于广州市中心繁华路段,两家医疗机构所携带的国内顶尖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将此区域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健康医疗中心。如此密集的龙头医疗资源集群,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众多医药零售企业布局院边店。

在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中心、1公里为半径区域内,分布着近70家规模不一的普通药店以及DTP药房。其中,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毗邻相望、华润医药旗下的广东德信行大药房旗舰店,系该范围内规模较大的一家DTP药房,营业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可为患者提供上千种药品选择。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华南区域兼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佩琼向记者介绍道,作为华润医药打造的专业零售药房品牌,德信行目前经营的药品品种涵盖三大方面。“基于DTP药房的销售模式与定位,我们以医院处方药和医院诊疗行为相关的产品为主:第一部分药品与院内药品完全相同,承接院内处方外流;第二部分是医院用药的补充,主要是由于医院药品目录数量限制或错过进院窗口期等因素,尚未获得院内市场准入的新上市药品;第三部分是在院内使用受限的国采落标原研品种;第四部分,配套一些常用的OTC药品以及医疗耗材、家用医疗设备等产品。”

走进德信行大药房旗舰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审方窗口。相关负责人表示,患者手持医院处方来店后,将在此由执业药师进行前期审方,判断处方是否合格。如果处方确认合格,执业药师将开具收银小票并交予患者确认,确认无误后即可完成支付,前往发药区领取药品。

整个发药环节中,尽管相关法规仅要求特药药房做到双人核对处方,但德信行实行“三人核对制”:最初的审方与开单是一审,捡药药师二审,发药药师在履行三审职责的同时,还会在药品上标识用法用量,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云上调配与药事服务延展

在“互联网+”风口下,德信行在借助自动发药设备、24小时售药设备和可视化屏幕打造患者自助购药新场景的同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他们成为多家互联网医院的合作药房,设立了互联网专窗承接医院处方外配,并为患者提供限时送达配送服务。

如果说,新特药的专业调配是DTP药房必备的基本功,那么,药事延展服务则是德信行脱颖而出的“杀手锏”。在这家旗舰店可以看到,由外企建立的关爱中心占据了药房的显眼位置。通过关爱中心,患者可以获得有别于传统模式的购药体验和售后服务,随时从执业药师处获得与疾病、药物管理、医保信息及慈善援助等关键信息。

此外,德信行大药房还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神经系统遗传病/罕见病咨询门诊合作药房,让患者不再难觅罕用药;打造助听器验配中心,为听障人士提供听力咨询、检测、诊断、选配、评估、康复指导等全程听力障碍解决方案;设置患者教育专区,举办健康义务讲座,与药品慈善项目、商保项目合作等,均囊括在德信行大药房多方位的药事服务中。

另悉,国家商务部在2018年末发布《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试行)》,并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陆续启动试点企业的贯标评估,而在首批通过认证的60家药店中,华润医药旗下有18家DTP药房获得了资质。

简评<<<

分析人士预测,特药药房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6100亿元,而距离魔幻开年的2020年结束剩下不到80天,能否实现该目标有待观察。

受疫情影响,处方外流加快,华润医药DTP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收益约为20亿元,同比增长约4%,但零售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微降,主要原因是DTP业务涉及国谈品种价格下降,因此还需迎难而上,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上海站】“三大家”:切实解决用药可及,注重与保险/金融公司合作

【体验者】 王世佳

业内常将新特药房与DTP药房等同来看,原因就在于目前这些新特药品的销售模式多为厂家授权代理,是“厂家-药房-患者”的Direct to Patient模式。近年来,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加速,大量创新药上市,特药占较大比重,由于特药需全链用药管理,促动DTP药店蓬勃发展。

米内网中国药品零售监测分析系统(RDM系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实体药店市场规模(含药品与非药品)为4057亿元,上海市约为120亿元,其中抗肿瘤类化学药作为新特药房的主流品种增长迅速。在沪新特药房布局方面,主流有“三大家”:国控(国药控股专业药房和国大药房)、上药云健康(益药、众协、康德乐、百济)、华润(德信行)。前两者管理总部都在上海,在本地均有超过5家新特药房。

经营品种方面,新特药房以抗肿瘤药为主,也包括罕见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用药等,根据具体药品特征,分为长期动销和患者订制两种药店销售类型。具体到每一家店的品种结构,与该店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比如院边店,与邻近医院的专科特色相匹配,社区店则可能增加一些常用药的比重。

由于大多数新特药品种初上市时均为自费,虽然国谈之后有部分大幅降价进入医保,但价格仍高于一般药品,且目前上海市医保统筹尚未对零售开放,所以是否接入医保,对于上海市内的新特药房来说并非迫切需求。

上海市大多数新特药房尚未接入医保,从切实解决患者用药可及性出发,他们更加关注与保险、金融公司的合作。比如国药控投标准化商保服务流程,开发“关爱·优”客服服务系统;上药云健康参股镁信健康,为患者提供保险和金融分期服务。

新特药如何送达目标患者

国药控股上海医院销售管理总部零售运营主管许萍介绍道,医生通常开完处方,患者联系新特药房(已授权)预约购药送药服务。大多数情况下,药房需将药品直接送至患者手中,而送达地点多是直接到医院病房,所以很多新特药房开在院边,或药品仓库旁,方便调货送货。

从药品离开药房到送达患者手中完成接收的整个过程中,电脑系统会全程监控药品实时温度,保证整个过程均保持冷链标准,并生成电子跟踪单据,连同药品、发票一并交予患者,最后回收患者处方,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确认。

为何仍偏爱交通便利地段

这和新特药房的核心意义相关。厂家与药店的合作模式不仅是药品销售,更重要的在于能为患者提供友好的购药环境、慈善赠药点、药品及疾病专业知识培训、在线教育、用药指导和咨询。比如上药云健康力推的“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用药服务和跟踪”,增加服务占比和含金量,Direct to Patient的意义正在于此。

在药房管理方面,业内普遍遵循“罗氏标准”:一是全程可追踪的冷链管理系统;二是严格的处方审核;三是专业的服务平台。

笔者留意到,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近年组织行业专家、制药企业及药品零售龙头企业共同完成并出台了《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对于新特药房在人员培训、经营服务环境、信息系统管理、冷链药品管理、药学服务管理、药物警戒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加细致的标准和要求,并根据该标准对现有新特药房进行评级。

处处散发“新与特”

在对国药控股健康关爱上海大药房和上药云健康益药药房的实际走访中,笔者亲身体验到“新”与“特”——不仅是摆在冷柜里的新药和特药,其服务环境和服务标准也散发着创新与独特。

早上九、十点钟往往是人流最多的时候,很多患者前来排队领取慈善赠药,由执业药师一一验证资质,发放与讲解。药房走廊里有长凳可供来店客人休息和等候,边上还有科普书刊、健康宣教材料和科普专栏,另辟有专门的药学服务咨询区和患教室。有的新特药企业还会在药房设立专门的服务咨询室,比如“杨森关爱中心”。药品则根据其对于环境的具体要求,分别摆放在冷柜里或阴凉柜里,实时显示温度。

整个药房给人的感觉更像“高端诊所”,和日常所见的社会药房琳琅满目的货架式售药方式大相径庭。

简评<<<

上海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医院、医生资源比较集中,肿瘤患者及其他有新特药使用需求的患者人群基数大,且多数新特药跨国企业将中国总部建在上海或以上海为重点布局的城市,这些因素都使得上海在新特药房的发展与创新方面有着较好的基础。随着全球药物创新研发热潮的持续高涨,上海新特药房的未来发展还有更多可能性。

(下期预告:新特药房体验日之“海南站”)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