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省级医保“转正”面临 “临床有需求、基金可承受”双重大考

发布时间:2020-10-15 15:13:59作者:特约撰稿 王素华来源:医药经济报

截至目前,《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正式公布。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示《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有消息解读成“2020年版医保目录公布:新增493个品种”。仔细观察发现,这个数字与通过形式审查中的5个(含)以上省级最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数吻合,可以看出大家对省级医保“转正”充满期待。

期待之余还得回归理性。回顾历次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每次调整,结构更加优化,增加了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调出了临床价值不高、有更好替代的药品,既能提高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负担。同时,目录的调整,对医疗行为的管理,医药产业的不断创新,促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三医”联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医保调整两大趋势:

一是限定支付范围的品种数越来越多;二是省级调整的机动性越来越小

医保调整此前有两大趋势:一是限定支付范围的品种数越来越多;二是省级调整的机动性越来越小,从无数量限制到限制总数的15%,从限制净增到限制各类调整,直到取消地方增补权限,同时按40%、40%、20%原则在三年内调出。其实“紧扣”了两个原则:临床有需求、基金可承受。前者锁定临床需求明确适应症,后者通过数量上的限制防范基金“穿底”。

医保扩容是大势所趋,但参保人群与目录药品的扩容都带来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增加,尤其是后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然而,根据2012-2018年居民医保收支情况,结余率逐年下降的问题不容乐观,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任重道选。

此前关于高价肿瘤药进医保曾遇质疑:花费巨额医保基金只为延长几个月的生存期值不值,两轮国家医保谈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现在已进一步明确:基于临床的需求,罕见病用药都有纳入医保的必要。事实上,通过本次形式审查的700多个品种中,除省医保外的6种情形都突显了临床有需求,数量为171个的新(批准)药也是因为临床有需求的仿制与创新。通过形式审查的493个省级医保品种面临“临床有需求、基金可承受”的双重考验,这个类别的进入比例不出乎意料在7个类别中应该是最低。

目录或呈现三大特征:

相对宽的目录准入、绝对窄的限定范围、适度低的支付标准

本次目录调整专家评审阶段已进入关键时期,形成新增调入、直接调出、可以调出、调整限定支付范围等方面药品的建议名单,但与此前通过形式审查名单有差别的是不会再进行公示。

或许,能够进入目录的品种比例会高于预期。但是严格的限定支付范围一定会倒逼医疗环节的用药能不用则不用,显示临床的精确需求。再者,医保支付标准可能也是结合成本和适当的费用之和。如此数量大增的连同支付标准同时出台的医保目录尚属于首次。预计“相对宽的准入、绝对窄的限定范围、适度低的支付标准”的目录即将呈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