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药材贸易显强大韧性

发布时间:2020-09-30 17:21:14作者:李得运 于志斌(医保商会)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药材贸易显强大韧性

上半年,我国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73%,高于我国总体商品进出口总额增幅


2020年上半年,我国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73%,高于我国总体商品进出口总额增幅——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总体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减少3.2%。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我国中药材贸易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难能可贵,显示了中药材贸易行业的强大韧性,也说明了我国积极应对疫情,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外贸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出口:量价齐升


1.出口量同比增长28.01%,出口额同比增长18.51%

2020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中药材11.74万吨,同比增长28.01%;出口额6.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1%。由于疫情和春节假期等因素,中药材出口数量仅在1月同比下跌7.9%,2-5月每月出口数量同比都实现了正增长,6月出口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2.对越出口业绩抢眼

上半年,我国中药材出口方向仍高度集中于亚洲地区。中药材出口的前十大(以出口额论)市场为:日本、越南、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德国、泰国,对前十大市场出口额为4.97亿美元,占上半年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0.36%。

前十大市场中,有四个为东盟贸易伙伴(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占上半年中药材出口总额的22.98%,其中越南市场增长最为显著。上半年,我国对越南出口数量达1.65万吨,同比增长96.67%,出口额达0.83亿美元,同比增长74.78%。越南成为我国出口数量排名第一、出口额排名第二的大市场。

具体来讲,我国对越南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天然地利,双边近年来积极推进边境互市贸易,尤其是广西凭祥、宁明等边贸口岸采取电子围栏、APP申报、无接触通关等系列措施推动边境贸易复工复产,减少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3.出口TOP10品种

2020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中药材前十大品种(以出口额论)为肉桂、枸杞、人参、红枣、当归、黄芪、茯苓、半夏、西洋参、石斛,占上半年出口总额的50.95%。

肉桂无论是出口数量还是出口额,均位居第一,上半年出口数量同比增加68.62%,出口额同比增加113.89%,达1.23亿美元,是上半年唯一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大品种。中国肉桂最大的买家是越南,广西与越南山水相依,是我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地区,广西又是我国肉桂主产区,这为肉桂出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人参和枸杞历来是我国中药材出口大品种,枸杞出口额排名多年来一直在人参之后,今年上半年,枸杞排名终于反超人参。上半年,我国枸杞出口数量5711吨,同比增加9.13%,出口额4981万美元,同比增长24.06%,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德国为枸杞的前三大出口市场。人参上半年出口962吨,同比减少11%,出口价格依然延续了“跌跌不休”的走势,出口均价38.97美元/千克,同比降低8%,出口额3750美元,同比下降18%。

   

4.抗疫有关中药材出口量增加

与抗疫有关的中药材出口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如:麻黄、黄芪、当归、黄芩、甘草等来自“三方三药”(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中的原料,上半年出口数量同比增幅5%~51%不等。

   

5.中药材出口质量监测情况

在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出口方向,2020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的中药材因为质量问题被退回31批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8%。被退回药材涉及大枣、桂皮、枸杞、灵芝、干姜5个品种。被退回的主要原因为卫生不洁和农药残留超标,具体统计见表1。


进口:量价双降


1.进口量减少14.84%,进口额同比减少17.01%

2020年上半年,我国进口中药材5.46万吨,同比减少14.84%,进口金额1.21亿美元,同比减少17.01%。具体到各个月份,由于春节、疫情防控和进口主要货源国(泰国、缅甸、印度等)疫情暴发等原因,中药材进口数量在1月和5月有较大幅度下跌,6月份进口数量恢复至往年水平,2-4月,中药材进口同往年一样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进口TOP1O品种 

上半年,我国进口中药材前十大(以进口金额论)品种为龙眼肉、鹿茸、乳香没药及血竭、西洋参、人参(高丽参)、加纳籽、西红花、胖大海、荜茇、姜黄,多为药食两用类和滋补类品种,占上半年中药材进口总额的83.32%。

其中,乳香、没药、血竭和加纳籽等,我国没有资源分布,主要依赖进口。龙眼、鹿茸、西洋参、人参、胖大海、姜黄等,我国也有产出,但是由于使用传统原因和国外土地、人工等成本相对较低或者产量更大,国外货源具有口碑、价格、规模等比较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泰国龙眼、缅甸姜黄物美价廉、货丰;新西兰、澳大利亚养鹿业发达,但以肉用为主,鹿茸价格远低于国产鹿茸;西洋参我国已大面积种植成功,美国和加拿大西洋参价格虽高,但是仍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进口人参(主要是产自韩国的高丽参)价格约是国产红参价格的7倍,其品质功效等并无如此大之差距,这亦表明我国的人参产业在品牌培育等方面还需提升和改进。


TIM图片20200930172149.jpg

TIM图片20200930172202.jpg

TIM图片20200930172216.jpg

TIM图片20200930172229.jpg

展望<<<

 

今年上半年,虽有疫情等因素影响,但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阻止了疫情的快速蔓延,推行了一系列复工复产、稳外贸等措施,使得疫情对中药材贸易带来的影响并不大。中西结合、中西药并重是我国此次抗击疫情的重要特点,在全球树立了典范。此外,我国还将抗疫的经验分享到全世界,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2020版《中国药典》将于今年12月30日起实施,其对中药材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所有中药材品种新增了33种禁用农药残留控制,加强了对中药材重金属、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控制,部分控制指标要求与欧盟和美国等标准相当甚至更为严格,内贸与出口药材质量将同步提升,出口中药材农药残留等顽疾可能逐步缓解。质量提升,始于源头基地管理的提升,一些中药材贸易企业已经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加强货源基地的管理。医保商会近年来积极推动世卫组织GACP指南的中国化,开展了GACP团体标准建设,助力出口药材基地管理水平的提升。

进口中药材同时受国家药监、海关等部门的监管,受《进口药材管理办法》、《进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约束,不同部门监管政策不协调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中药材进口依然面临政策障碍。新版《进口药材管理办法》今年1月1日起实施,对93种非首次进口药材实行备案管理,对首次进口药材实行批件管理,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药材进口手续。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中药材进口便利化有望进一步提升,药材进口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