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脑卒中治疗1类新药先必新R 上市发布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9-30 17:16:04作者:古月来源:医药经济报

脑卒中治疗1类新药先必新R

上市发布会成功举办


9月18日,“国家1类新药先必新R(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上市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作为全球脑卒中治疗领域近5年来唯一获批上市销售的创新药,先声药业历时12年研发的先必新R可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引发的脑神经损伤,并将现有治疗时间窗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对于我国第一位疾病死因的脑卒中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近年来,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发布的第4版《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中指出,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卒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带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国已多达1300万。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国已成为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2018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发病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高,达到81.9%。

尽管近年来溶栓、血管内治疗等血管再通技术在卒中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时间窗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提升到24%,但仍有七成以上的中国患者错过时间窗或存在出血风险,这就导致他们无法使用只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而血管再通率提高患者临床获益比例较低的矛盾,仍是目前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亟待进一步阐明脑卒中的神经损伤及修复机制并寻求有效治疗策略。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先必新R立项至今历经十二载,荣获8项发明专利,核心专利在多个国家及地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中国香港等)获得授权;并获得2次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

右莰醇是新型的炎症抑制药物,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 IL-1β的表达和致炎蛋白COX-2、iNOS的表达。炎症是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靶点,其与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等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通路,致使损伤加重,进而导致梗塞灶扩大、神经细胞受损、脑水肿等。右莰醇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导致的细胞因子和炎症蛋白表达,并能激活GABAa受体,阻断以上恶性循环通路,进而减少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依达拉奉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和ONOO-离子),于2001年6月在日本正式获批作为脑卒中的治疗药物上市,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预后。2004年,先声药业于全球第二家、国内第一家上市必存R(依达拉奉注射液),成为国内最畅销的依达拉奉药物品牌。目前,依达拉奉已纳入国内外多部权威指南、临床路径。基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确切机制,依达拉奉在罕见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的应用不断获得快速发展,并在日前获批国内ALS适应症。

先必新R以4:1的配比组合,科学配伍了两种活性成分:依达拉奉和右莰醇,应用两种成分清除自由基、抗炎以及保护血脑屏障等多重作用机制,可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脑神经损伤,是两种成分的首次成药。Ⅲ期研究表明,对比单方依达拉奉注射液,依达拉奉右莰醇显示出明确的疗效优势、临床安全性相似,并大幅度将现有治疗时间窗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对国内卒中治疗来说意义重大。


Ⅲ期数据成绩显著


发布会上,世界卒中协会主席、STROKE杂志前任主编Marc Fisher教授为现场与会专家分享了取栓治疗中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药物的应用,并表达了希望先必新R能应用于国外卒中患者的意愿。

作为国内治疗AIS为数不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先必新RⅢ期临床试验历时2年8个月(2015年5月~2016年12月),其数据结果对研究我国AIS现状与治疗趋势极具指导意义。

担任该临床试验PI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在会上对数据进行了解读:试验期间共纳入1194例发病时间48小时以内的AIS受试者,随机按照1:1比例分为先必新组和依达拉奉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连续治疗14天。结果显示,治疗第90天先必新R组mRS评分0~1分的受试者比例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分别为67.2%和59.0%(优势比OR=1.42,95%置信区间:1.12~1.81,P=0.004)。表明对于发病在48小时以内的AIS患者,即使与已有明确疗效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相比,先必新R仍具有显著优势,可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结局,提升疗效。

先必新R是近5年以来神经科领域取得的一个巨大进步。王拥军介绍,2015年先必新R在全国45家医院启动了验证临床效果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先必新R优于传统的神经保护剂。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国外强调要在治疗的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6h)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然而,这种治疗措施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我国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22h)比欧美(11h)更长;患者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95min)与欧美(62min)相比偏长;总体上,较难为患者提供在黄金急救时间内的施治,接受rtPA(一种溶栓药物)的急性脑缺血卒中患者不到1%。这种国内外医疗水平的差异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临床数据表明,脑卒中的救治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每延迟1min救治,将丢失190万神经元及140亿神经突触丢失或功能损坏。考虑到更长的救治时间,我们必须考虑更多的选择来保护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元,以减少脑卒中死亡及伤残损失,降低社会经济负担,“神经保护”也许是颇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并可与溶栓取栓等治疗互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曾进胜也表示,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自由基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先必新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双重机制,期待在更多领域能深入探索,惠及更多患者。

  

启航基金全程管理


活动中,为了进一步加强脑血管病全程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脑血管病全程管理领域的科研事业发展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先声药业与中国卒中学会合作支持的“启航基金”项目也正式启动。该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聚焦脑血管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共同推动中国脑血管病领域的科研发展,为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而努力。

首期课题申请将于2020年9月开放,研究者可通过中国卒中学会官网“启航基金项目专区”申请,项目委员会成员将根据选题、内容、设计、团队和预算五大方面综合评分,鼓励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时效性和学科价值的优秀科研项目,对临床探索性研究,如多中心RCT研究给予较大倾斜。

另外,为了提升目标医生的科研思维以及对科研的认知,帮助目标医生查漏补缺,完善课题,基金会还将定期开展12场科研培训会,由区域评审负责人对申请课题的基层医院开展研究方法、数据统计等进行系统培训。

王拥军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临床医生参与上市后的评价,为中国脑血管病新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脑血管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s601.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