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30 14:50:02作者:杜臣 特约撰稿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医药市场政策、经济、技术和消费者认知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药品零售市场需要相关企业随势应变,不论是非处方药、仿制药还是尚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都需要重新调整产品入市战略。
1.研发与设计阶段 在研发准备和药品设计阶段,紧盯市场需求并思考如何为患者带来新价值。中国药品零售市场逐步从“价格消费”向“价值消费”全面转型,药企需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变化。无论进入医院渠道还是零售渠道乃至互联网新渠道,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2.全方位推广转型 药品新零售要从传统的广告、夸大主治功能和降价促销这些急功近利的促销,向药品零售系统营销转型。
长期以来,在药品零售终端,药店店员是唯一的促销和引导工具,而在未来新零售中,成熟和有价值的药品特别是入医保前的创新药,必须采用系统性、专业化的学术推广方式,发挥处方药创新价值的优势。采用柜台、店员、医生、互联网、权威专家、政府信用、品牌、科技文献外加药品获得的便利性、快捷反应、基于商品的健康解决方案、个性化问题及时应答等方式,从制造厂到营销链、终端柜台、特定社群,再到口碑管理、智能化服务等方面,组成结构性驱动。
3.创新药再辟蹊径 创新药的推广要从传统营销拿到药品生产批文开始前移窗口,从药品设计和研发准备之初,在临床前研究乃至之后每个阶段的临床试验,都可以是未来创新药上市的引爆点,吸引医疗机构、医生乃至患者的期待。在真正上市时,不论是否进入医保,不管是医院渠道还是新特药房,都会由于药品上市前推广做好的铺垫而价值激增。
4.注重药事服务 特别是创新药,进入医保前必须注重潜在用户(包括医生和患者乃至患者家属)的特殊性。对新创新药有期待但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医生缺乏对这个药的临床切身体验,所以,药事服务成为这一时期创新药零售的关键一步棋。如何借助临床数据构建专业、负责、连续、系统的药事服务体系,成为未进入医保前创新药在医院渠道和零售渠道立足的关键所在。
5.合理利用互联网工具 运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上社交媒体,发挥临床医院主流医生的价值,建立不同层次的患者教育群,将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深入、更便捷地了解与创新药治疗疾病领域相关的健康知识。
6.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未进入医保前,必须摒弃长期以来在创新药推广方面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总想立马“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爆发式增长”,实践一再证明,这些愿望实际上就是拔苗助长,除非对这个产品的长期发展没有信心,否则应按照产品的市场规律用心经营。
此外,尚未进入医保的创新药在新零售端(主要是新特药房)的运作看似临时行为,实际上非常重要,在新零售系统的市场反馈情况,将影响其在医院终端的上量,特别是未来有望入医保的大病用药,更是如此。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