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招商十大失误怎么破

发布时间:2020-09-28 15:52:09作者:张廷杰来源:医药经济报

招商十大失误怎么破


医药招商模式在国内已经有近3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医药市场的政策、准入、医院进药、临床用药、医生想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市场受诸多生态影响的情况下,招商企业容易在市场操作层面犯错,以下十种错误影响较大。


[错误一] 准入信息反应滞缓


准入生态是从医保、基药的顶层到一省、一市、一地、一院的具体工作,医保、基药是企业根据综合实力从战略角度要做的工作,也需要一定合适的产品,但到地方就完全不同。

当前,带量采正处于“江湖乱战”,没有固定套路,对企业的准入信息整理、应对、收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市场目标不清晰,报价表现为“一直放弃”或“价格击穿”两种极端。

2.对外信息收集不足,如各省最新“带量采”中标价格、各市中标价格不能及时收集并分析,以至于在量与价的衡量时,没有有效的价格参照。

3.规则太多,容易分析不到位,对目录和规则缺乏主动进攻策略。


[错误二] 市场动态跟不上


市场动态往往表现为“一地一策”,随着重庆、广西、四川开展省增医保药品剔除工作,各省都会对“省增剔除”出台具体文件。这是一把“双刃剑”,“带量采”也是如此。市场规模永远此起彼伏,抓住时机很重要,所以市场动态要有专门人员来跟踪与分析应对。

利好和利空都是相对的,现在医院很难进药,错过这次机会,下次不知道要等多久。重庆医保目录剔除,接下来会影响医院使用及品种调整,调整的力度和周期又会影响各产品进院的时机,而能否进院又是最后的“临门一脚”,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要想抓住时机,就要掌握某一阶段“省增剔除”的生态变动。


[错误三] 策略目标混乱


这种混乱不光表现在销售指标,尽管2020年外部环境有诸多影响因素,但企业给一线的销售指标几乎没有调整,大部分还是按原有指标执行,然而,同比完成60%~80%指标的大有人在。

任务指标完不成,销售人员就容易急火攻心,制定方案,干了再说,不管这个方案理论上是否行得通。虽然现在是抄底的时候,但不是所有的底都好抄。公立医院市场难攻,就攻民营医院和线上,殊不知那是另一套打法,很容易把市场搞成“夹生饭”。但老板发话,下边就得执行,执行下去走不通再说。


[错误四] 销量仍是第一核心


根据目前的终端执行力度,基药扩围势必带来医院品种大调整。基药“986”政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不只是一个数字,虽然会有执行的过渡期,但是医院调整品种的步伐就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那就带来一个问题:现在进品种成为主要产品的“第一战略”,一旦基药扩围数量比有要求,踢品种成为医院的阶段性目标,那时进品种就更难了。因此,企业接下来需要“上量”与“进院”兼顾,这里说的是临床型产品,非渠道和零售端产品。


[错误五] 临床情况不明


目前,大部分主任、医生收入大幅度减少,临床合理用药制约较大是当下的一个常态,这个生态的常态化导致医院进品种和临床上量出现问题。

招商基本只管到代理商这一层,全国大大小小的招商企业真正能做到科室、医生层级的精细化招商寥寥无几。精细化招商还需要其他部门配合,要了解、掌握当前临床生态的综合情况,各地、各院、各科都不相同。

大部分企业和主管都在学习临床生态,不然,DRGs和药物经济学、合理用药的线上培训也不会这么火热。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内容有:1.说明书的应用与作用,说明书与临床路径的关系。2.不同产品之间说明书的关系,不同产品之间临床路径的对照。


[错误六] 招商经理定位不清


招商经理是销售岗,但不代表招商经理什么模式都能做,“部门是个筐,什么产品都往里装”,部分企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产品不够大,够大了,也没有市场份额。

招商经理负责发货、回款、信息收集、招商、学术等,基本就是全才干的活儿,说得好听点叫“一人多能”。这很考验招商经理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人,小企业留不住,而大企业也不会这么干,剩下的基本就是兼职居多。

普药、零售、临床产品都放在一个队伍运作,销售人员是得到了锻炼,但很难形成特别强的攻击力。


[错误七] 频繁变动架构


近3年,频繁变动组织架构的情况比较常见。政策有变动如国采、带量采,可能某个产品就会丢了市场。价格变动也改变了产品的市场属性,有的提价、有的降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和频率也会导致组织架构频繁变动。

频繁的组织构架变动带来人事上的频繁调整,代理商与企业的协调、沟通变得繁琐。组织构架变动要尽可能保持代理商工作的衔接。有的企业干脆招商变自营,代理商往往有苦难言。


[错误八] 合规押款


目前的大环境下,合规返款慢是所有企业都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常规返款是款回后2个月左右,代理商只能忍受。

“国采+带量采”的产品操作意义不大,就算有部分产品可以二次开发,但也只有3年时间,时间一过,下一轮就只能纯配送了。

代理商经常遇到押款的问题,原因主要是滞销、回款周期超时、任务量完不成、对账没对齐等。究其根本,押款还是由于招商环节的流程、突发事件等问题没有预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对于押款,大部分代理商会消极处理,不开发维持业务,延迟销售人员返款,最终损伤甲乙双方的市场,所以,当代理商的款项不能及时处理时,招商经理要全力协调,部门要有处理预案。


[错误九] 忽视药品功能挖掘


招商也好,自营也罢,最终都是为了在临床使用,保持销量稳定增长,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什么同一个产品,大部分自营团队的销量比较好呢?原因是,下的功夫不一样。

近年来,临床合理用药管控越来越规范,销售人员能做的是,给临床医生提供充分的“使用便利”。药品说明书框定了使用范围及患者人群,临床路径框定了使用时间与剂量、配伍等,此外还有循证医学、用药指南及专家共识。如果企业能在产品身上多下功夫,可以顶无数个招商经理和代理商的努力,避免合规风险。


[错误十] 缺乏目标管理机制


企业开拓市场、招商经理招商、代理商开发医院,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以销量为导向,这样的企业一抓一大把。

所有的医院都是目标,就和没有目标一样,招商节奏很容易被打乱。今天张三说“这家医院留给我”,明天李四说“这家医院我关系好”,招商经理把大量时间花在应付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散碎信息上。

年度目标、季度目标、覆盖率目标、具体医院目标、销量目标都有阶段性,如果主管领导对市场部不熟悉,当下目标不管理,很容易导致销售脱节。某产品要求某市场在原有基础上开发10家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院,那么,这就是目标,具体目标就要在空白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中确定,然后根据医院落地代理商,或者根据代理商落地医院。

剩下的就是代理商管理手段了,那是代理商管理层面要落地的工作。招商还有其他经常发生的问题,如产品、考核、推广、市场、价格设计、动态调整等。

随着政策环境改变,招商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需要企业适应、寻求新的突破点,虽然企业的发展正从销售驱动型逐渐转向产品研发驱动型,但销售从来都是重要的一环。只有尽量避免上述错误,招商工作才能更贴合实际、适应市场变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