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国采抢标报价尺度 价格战要不要这么猛

发布时间:2020-09-28 14:32:56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边界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采抢标报价尺度 价格战要不要这么猛


焦灼的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半个月前已经结束,而价格战的硝烟仍未尽散。95%的最高降幅,“1分钱中标俱乐部”,原研药大撤离……凶猛价格战的背后,是怎样的报价逻辑?

可以预见,全国集采将会有第四批、第五批。预计各省集采对500个产品的确定也会启动。

未来,哪些品种需要抢标?报价的尺度在哪里?研发立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过低报价”“未中标”分析

 

流标者

第三批集采已经结束了。56个产品共有55个产品顺利中选,只有一个产品流标,为拉米夫定片。

拉米夫定片的最高有效申报价0.15g为0.2元,0.3g为0.34元。通过一致性评价加上原研的厂家共4家,拟中标的企业3家,实际上只有2家报价。原研0.3g的最小制剂单位报价30.14元,是最高有效申报价的88倍;然而,石家庄龙泽制药0.15g最小制剂单位报价0.199元,低于最高有效申报价0.15g的0.2元,也没有中标,何解?

根据拟中选企业确定准则,入围企业价格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获得拟中选资格:1)“单位可比价”≤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的 1.8 倍。2)“单位申报价”降幅≥50.00%(以《采购品种目录》对应规格最高有效申报价为基数进行计算)。降幅以百分比计,四舍五入保留百分比小数点后2位。3)“单位可比价”≤0.1000元。

对于只有一家企业报价的产品而言,只有最高有效申报价-“单位可比价”/最高有效申报价≥50.00%或者“单位可比价”≤0.1000元才能中标。这意味着石家庄龙泽只有报价0.1元才有可能中标。实际上,拉米夫定片的流标对企业而言未必是不好的,无需国家集中采购回归到各省挂网采购,挂网价格通常可以对标原研厂家,利润可能更高。

  

没有必要的大降价?

另一个差点流标的是独家中标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25mg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是28.3474元,50mg对应的是48.1906元,100mg对应的是81.9240元,共有4家企业报价。其中原研和白云山的报价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齐鲁的报价24.98元/12片,2.08元/片,最终降价96%而获得订单。江苏亚邦的降价没有超过50%,仅降价37%,而且也没有在≤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的1.8倍,因此没有中标。

实际上,齐鲁只要降价50%就可以中标,即14.17元/片,若齐鲁按50%降价报价,那么第二家只需要在最高有效申报价降价10%就可以中标了。

  

“1分钱中标俱乐部”

两家中标还大幅降价的产品有氯氮平片。中标企业万邦德降价75%,江苏恩华降价92%,其中江苏恩华25mg的价格为0.0158元/片,正式进入“1分钱中标俱乐部”。实际上,这两个厂家无需降价比例那么高。

进入“1分钱俱乐部”的产品还有重庆科瑞的250mg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和25mg卡托普利口服常释剂型。

华中药业和上海旭东海普25mg卡托普利口服常释剂型各以不高于2分的价格中标。

  

降幅不大的中标者

竞争厂家的“单位可比价”如果降价幅度不高,那么其余企业只要报价低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基本都可以中标。以喹硫平口服常释剂型为例,0.1g对应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是1.3627元,4家企业有3家报价,“单位可比价”最低的合肥英太降幅22%,最高价中标的企业降幅17%。同类案例还有本次中标幅度最小的阿莫西林颗粒剂,基本降价13%就可以中标。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3家及以上生产厂家数的企业都是降价50%以上,降价越多者中标。

[小结]

综上所述,想要独家中标,要么中标价低于0.1元,要么降价50%。两家或三家中标则不一定需要降价幅度那么大。竞争家数越多,降价幅度越大,4家以上中标基本需要降价50%以上。

 

原研药报价思考


不会选择“亏本中标”

第三批带量采购原研中标的产品有三个,分别是甲钴胺口服常释剂型、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液体和利奈唑胺口服常释剂型,降幅在75%~90%。相较于内企中标有可能是亏本经营,外企业绩都是财务利润驱动的,预计上述产品大幅降价后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倾向于“集采外市场”

然而,大部分原研企业的报价都比最高有效申报价高,或者报价与最高有效申报价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原研企业综合评估了集采外市场,以及生产成本、全球价格、后续新产品、竞品态势等多方面因素后,依然倾向于选择集采外市场。

据悉,原研企业暂未完全放弃集采市场的原因是国内的商业保险制度尚未完善。假如政府可支持的医保支付价为集采中标的最低价,那么原研药品的价格和集采中标价最低价的价差就要由患者或者商业保险承担,而目前商业保险的模式尚属空白。对于更愿意购买原研药品的患者来说,集采后原研落标,购买原研产品的渠道只剩下药店了。

  

如何引导原研药梯度降价?

非医保的产品集采成功后有望进入医保,但非医保的原研药品未必会以大幅度降价换取医保资质。从本次不少原研药厂报价不低于甚至大幅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可见,原研厂家对于以大幅度降价换市场的兴趣欠缺。因此,如何合理引导相关原研药品生产厂家有梯度地降价,或许是规则制定层面需要思考的。

一些产品的原研厂家是在2010年以后才进入国内,例如替格瑞洛、阿哌沙班、维格列汀、托法替布和达泊西汀,这些品种的原研药都未中标,对应通用名的国产药降价中标。整体市场规模下降的大趋势下,未中标的原研厂家基本没有资源做学术推广。中标的国产药通常多家分市场,又有行政监管方式保证用量,也没有学术推广的动力。那么药品的教育,特别是药物警戒和指南推荐用药只能靠医生的主动学习。

 

下一步怎么做?

  

全国的集采预计仍然会有第四批、第五批。各省集采500个产品的确定预计也会启动。

500个产品预计大概率会选择已有通用名其它剂型已进入国家集中采购的、已有产品通过(视同)一致性评价的注射剂,以及中成药和生物制品。

  

仿制药立项,稀缺性、差异化还不够

稀缺性和差异化成为仿制药立项的关键,然而对于稀缺性和差异化的项目选择标准,行业都比较统一。实际上,哪些产品有市场,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第三方监测获知。

为了选择稀缺性和差异化,有的生产厂家选择具备特殊资质的药品,例如放射类诊断试剂、受监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的生产厂家则追求高端制剂,透皮贴剂、预充针、脂质体等都是改良药的热点。

有的生产厂家则从原料药和关键中间体入手。

  

竞争核心来自研发实力及成本控制

无论是哪条路,信息化公开的年代,好的项目基本都是相通的。仿制药能否赚钱,竞争核心将来自于研发(研发质量和上市速度)及成本控制(对于上游原料药的掌控能力、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两个方面。就算立项足够快,如果研发团队的速度不够快,也非常有可能被弯道超车。

  

创新药并非无往不利

目前集中采购模式的推动下,创新药才有利润空间。但是,如果相关适应症领域经典品种的仿制药足够便宜,那么创新药的临床价值必须高于已有一线治疗的仿制药才能定高价。集中采购会让一些价格高但临床疗效一般的me-too新药淘汰。


TIM图片20200928143315.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