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心血管病治疗费用近6000亿元 专家呼吁“二级预防”用药进医保

发布时间:2020-09-23 14:52:20作者:古月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00923145232.jpg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比例在增加,高血脂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高血脂已经成为我国患病率增长最快、国民暴露水平最高,且可控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但相较于血压和血糖管理,我国血脂异常的“三率”均低。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0.93%、6.84%、3.53%。

“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则是CVD总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表示,“未来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果不能有效提高血脂异常患者的达标率,心血管疾病的拐点很难出现,其患病风险和医疗负担也会与日俱增。”

事实上,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近年来增速飞快。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核算及预测研究显示,2012-2016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由3106.22亿元增长到4952.13亿元,年均增长11.18%。其中,由ASCVD引起的冠心病、卒中等疾病治疗费用由889.97亿元增长至1442.09亿元,占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的比重基本保持在近30%。

另一方面,与群众用药需求相比,心血管疾病用药医保目录比例和结构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比如,由于医保用药选择有限、对创新药物涵盖不足,ASCVD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用药仍存在巨大且未被满足的需求。加快医保目录调整频率,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已成为社会共识。

精准分层优化治疗

马长生指出,“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上,由于中国与欧美之间的人种差异,即便有同样的年龄和性别,在血脂方面未来十年面临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干预,都首先需要根据危险分层来确定,而不是一概而论。”

临床上调脂治疗的主要靶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2020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超高危共识》)对风险等级进行细化分层,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LDL-C水平的目标值是不一样的。“超高危患者”是危险分层中的最高风险人群,定义为发生过≥2次严重的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超高危。

严重 ASCVD 事件包括:近期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既往12个月内)、心肌梗死史(12个月以上)、缺血性卒中史、有症状的周围血管病变,既往接受过血运重建或截肢。

“超高危群体LDL-C达标率预示未来心血管疾病经济负担水平”。马长生指出,针对超高危ASCVD患者最简单的治疗方式就是药物调脂。他汀类药物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石,但对于超高危ASCVD患者来说,他汀治疗往往无法帮助他们达到严格的LDL-C治疗目标值。

据测算,对使用他汀治疗但LDL-C仍未达标(LDL-C仍高于70mg/dL)的高危患者,使用PCSK9抑制剂可将LDL-C水平降低50%。资料显示,LDL-C每降低1mmol/L,平均可减少22%的心血管事件,继而带来社会经济成本获益。据预测,2018-2035年,如果在中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LDL-C水平,平均每年可减少1,128,842例心血管事件,避免374,411例心血管死亡,减少241亿元的疾病经济负担。

马长生强调,“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应以综合风险控制为核心策略,在做好一级预防的同时,重点解决二级预防不足的问题,并着重落实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超高危风险人群因再发事件造成的卫生资金消耗。”

超高危ASCVD患者的二级预防是缓解心血管疾病治疗负担的重要抓手。部分ASCVD患者面临高复发风险,且再发死亡率高、后续治疗负担重。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2年复发风险为9.1%~14%,10年复发风险为28.4%~34.8%。患者心肌梗死复发后,死亡率显著增高。国外亦有研究发现,患者发生ACS后1年内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9.2%。

依洛尤单抗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 PCSK9 抑制剂。FOURIER亚组分析针对2年内冠状动脉(MI)史、多次MI史以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与共识中定义的“超高危ASCVD”患者人群基本吻合。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依洛尤洛单抗在风险等级越高的人群中,治疗获益更显著。

提高患者用药保障

马长生呼吁,希望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可以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创新降脂药纳入医保目录,解决超高危患者最为迫切的临床治疗需求。

过去二十年,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扬。老年人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数据显示,2018年占我国人口总数约12%的65岁以上老年人,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占比高达5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未来疾病负担还将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有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者高达40%。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研究分析显示,如果有效控制血脂异常这一心脑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到2030年可节省3700多亿元后续的严重疾病花费,并省下1000多亿元医保资金。

当然,创新降脂药物需要探索更丰富的经济学价值评估体系。创新降脂药物在作用机制、优势人群等多方面均与传统药物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评估药物时,也应将药物创新价值、社会价值等多方面纳入考量。在创新价值方面,创新药物通过特殊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用药依从性高、安全性高,提升了规范化治疗效果。在社会价值方面,创新药物缓解超高危人群的复发风险,避免患者发生致死、致残,减少卫生及其它社会资源的耗费。

另外,在评估药物对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时,应同时考虑其短期与长期影响,尽管短期治疗费用上升,但长期总体治疗负担与相关间接治疗费用大幅降低。

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增长。2018年整体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占总治疗费用的17%,超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在所有疾病中排名首位。而据测算,如未能加以控制,未来心脑血管疾病费用还将迅速增长,到2030年将超过29000亿元,占总体疾病治疗费用的32%以上。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核心策略在于综合风险控制,要早防早治,将阵线前移,在优化医保覆盖率和补偿比的同时,不断探索更为精准有效的创新治疗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生存权益、提升生命质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