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疫后制造大变局! 纵观医械行业的“机”与“变”

发布时间:2020-09-17 12:48:17作者:本报记者 刘卉来源:医药经济报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为全球疫情抗击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责任担当。”9月1日,由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联合会、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展览会等主办的“2020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发展论坛”上,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翘梧指出。

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检测试剂、口罩、呼吸机等产品需求暴涨,这极大促进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走向国际化。不过,相比国外,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不仅营收体量小,在研发投入上也与跨国企业还有差距。如何长久地出海“淘金”,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面对的挑战。

出口额整体增长

重视国际供应链风险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防疫类物资需求量居高不下,使相关产品出口金额增长显著,并带动医疗器械行业出口额整体增长。

迈瑞医疗呼吸机月度累计供货量约1000台以上。而随着海外疫情的进展,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接海外订单,迈瑞医疗海外呼吸机订单量高达上万台。这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系统副总经理景军刚给出的一组数字可见一斑:“呼吸机产能最高峰时期是以前的6倍,目前是3~4倍。”

疫情影响下,呼吸机、防护设备、检测试剂成为疫情期间全球医疗机构刚需,也带动了出口增长,并对后续发展产生长久积极影响。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蔡天智副秘书长也提醒,行业需要重视疫情下的五大国际供应链风险:1.产业链外移风险;2.供应链韧性风险;3.政策调整与汇率波动风险;4.出口市场风险;5.国际物流风险。

另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美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博弈,美国正在用举国之力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最典型就是打压中国的芯片产业。

在蔡翘梧看来:“我国芯片设计已经不弱于美国,但是无法自己独立制造出来。这说明原始创新、设计能力很重要,更让人认识到;制造能力、制造技术同样重要。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未来要实现自主可控、实现跨越发展,不仅取决于原始创新、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也取决于制造技术、制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而疫情结束后,有分析认为,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红利可能会更大。一方面,各国各地政府都会加强对整个医疗健康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建设与投入,提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如新建医院,更新升级现有疾控中心、医院的各种ICU、手术室,传染病医院等机构的器械设施。另一方面,以往国产医疗器械“出海”受限,受制于中低端品类的情况在疫后也有望取得一定突破。这必将对医械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医疗器械行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高端领域有所突破

智能制造化之路  

蔡天智表示:“截至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经达18070家,比上一年增加了1112家。国药器械、联影、迈瑞、威高等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加速壮大,在疫情中发挥了支撑作用,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  

目前,本土器械企业不断提升市场主动权,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也已有所突破。数据显示,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方面,2019年共有1335项获批,境内有1055项,占比达79.0%。自2014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开启以来至2019年末,共73个创新器械获批,其中国产72个,占比高达98.63%。

蔡翘梧分析指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从小到大,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医疗器械制造大国,但我们并不是医疗器械强国,美国、德国、日本甚至是以色列,在很多方面都比我们先进、强大。“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横跨众多技术领域的综合性产业,与机械、电子、光学、材料、生物、信息、化工、能源等各个行业都密切相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成就,是各行业技术融合、相互协作、促进发展的结果,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先进制造业与医疗器械的产业融合有很大的空间,医疗器械产业智能制造升级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论坛同期举办的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展览会上也注意到,参展的制造装备企业已颇具规模且涉及品类广泛,涵盖了3C电子、精密零件制造、模具、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品类。该展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展会。

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达到69家。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TOP10企业共计营收612.7亿元。可以预见,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拉动下,本土医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以及我国企业生产的部分医学影像、生化分析类中高端产品已日趋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国产医疗设备进口替代率亦将继续提高。

对此,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胡茂富分析指出:“目前,是中国公司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未来竞争,成本是关键。”

QQ图片20200917124744.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