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7 12:42:07作者:程俊来源:医药经济报
警惕“阿伦森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阿伦森效应”:外部的刺激减少后,人们的态度经常会比当初没有这个外部刺激的时候更消极。
相信看过卖货直播的人都会被以下的话“刺激”:XX市场价89元,今天我们的销售价格是一个59元,买一送一,买一个送同样的XX,先领券再减10元,来,我们倒计时——54321!
既让消费者觉得产品真的能满足需求,又能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最后再通过临门一脚的促销折扣,进一步促成下单购买。
如此操作,品牌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促销折扣给主播,他们也可以在短期内让你看到惊人的销售表现,但在无形中培育了一大批靠外部条件即促销折扣刺激的消费者,他们更多是抱着“捡便宜”的心态来的。当外部刺激减少,商品回到正常价格后,消费者会迅速撤场,只剩下有价无市的主播,面对无欲望的“粉丝”。
急功近利危害大
去年十月,某网红在直播中“翻车”,展示的产品使用效果不如宣传预期,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直播带货,从法律上是和普通广告同等看待的,因此,产品使用达不到宣传效果,就容易涉嫌代言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行为。对基于“网红经济”的电商直播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就是浮躁气氛下不顾法律风险而直播,势必造成粉丝、商家、主播、平台四方的伤害,必须规避。
小结
每一个行业都是从鱼龙混杂走到全行业规范。直播带货只是人-货-场的转移,消费逻辑未变,需要引导、规范和试错。比如头部主播带头降佣,让商家有得赚,让直播带出的是价值而不是数字。
特别是涉及大健康的产品直播,应对带货商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尽可能与有一定品牌信誉的商家进行合作。回归商业本质,用心产生真正好质量、好内容的直播依然前途无量,但如果单纯为了直播带货而带货,肯定会越来越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