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大药厂并购停不下来

发布时间:2020-09-17 11:28:03作者:特约撰稿 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新药管线“补仓”需求延续


根据Evaluate Pharma新近数据,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并购交易量在今年前几个月降到至少四年来的最低点。

近年来报告了类似的缓慢时期,特别是与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表现的强劲形成明显反差:去年Q4先后宣布了10笔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由于有大笔交易蜂拥而至,从而确定了2019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收购年,但今年目前看来很难超越。

并购仍在进行,热情有所褪去

今年一季度,吉利德收购四十七药业是当季最大的单笔交易,预计耗资49亿美元;礼来公司收购德米拉(Dermira)的举动则是一季度的第二大交易;前五名中的其余部分交易均为传统业务买卖,看似药企的资产重组和剥离,不太可能引起生物制药投资者的强烈关注。

Horizon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预先收购了Curzion,但人们必须假设在COVID-19流行之前,这类并购案例的谈判已经开始,因为很难想象高管会热衷于发起复杂的收购。当前形势下,即使仅仅考虑到收购后整合和后期挑战,也很难确定未来的估值。

给买家一个购买的理由也许是——低估的公司将创造购买机会,这或将为某些资金充足的买方提供足够动力,以克服新冠疫情流行所带来的掣肘。但目前很难预测疫情破坏将持续多长时间,许多机构还有更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疫情的发展,除各国政府和民间大力增加相应拨款之外,各国民众对疫苗、诊断试剂和治疗新冠病毒药物的需求高涨起来。即使在所有行业业绩都有下滑的情况下,投资者对生物制药业似乎也依然情有独钟,这有助于避免特别需要资金的生物科技行业被资金断供阴霾笼罩。

生物科技股指与并购热

然而,投资兴趣浓厚并没有促使并购情绪和行动激增。

在今年第二季度,并购活动基本延续了一季度的趋势。根据Evaluate Vantage的数据,并购交易数量略有减少,交易额中也没有出现去年初那样的大手笔。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生物科技指数和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并购(尤其是大型并购)被暂时搁置了。

业内有经验的人士指出,投资者情绪的激增以及随之而涨的公司市值,很少与大型并购兴趣的增加同时发生。尽管制药厂的新药管线显得干枯,永远需要补货,需要外部合作,但收购方往往受到若干因素的约束,一旦收购目标的价格超过买家心理预期,并购交易将不会发生或频率减少。

过去几年所有季度的并购交易价值趋势为上述理论提供了一定支撑。

2016年,全球医药生物资本市场从2015年达到顶峰的投资者狂潮降温后,在去年出现井喷,期间,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在去年前三季度的波动基本没多大变化,只是最后一个季度有明显的提升。所以说,生物科技股指被看作是产业并购的一个方向标,股指太高,反而会令买方望“指”生怯。

再来看一下2020年的股指表现:年初,纳斯达克生物医药股指(NBI)3763点(1月2日),因疫情冲击,在3月16日曾下跌至2962点短暂低谷,然后一路攀升,一个月后就收复失地,再一路攀升,不断创新高。至7月17日创历史新高4526点。生物科技股指自今年1月初以来已上涨了20%,如果按3月中低谷计算,已上涨52.8%。

上一次发生季度收购金额低于71亿美元,是在2017年第二季度。也许是巧合,三年前,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也是已上涨19%。股指越高,上涨越猛,并购兴趣就会下跌。

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双降

一季度最大收购案是吉利德(Gilead)以4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四十七药业。二季度实际现金支付最大的一笔收购是Portola被Alexion以14亿美元收购。与Vantage第一季度的分析一样,最新数据包括少数股权和多数股权的购买,业务部门和期权的收购,这些数据汇总在“其他交易”中,而这些数字仅涉及特色药制造商之间的交易和并购。

例如第二季度的Adicet/Restorbio和Aduro/Chinook。在此期间的22个收购案中,至少有一个是Tetraphase的收购,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完成;La Jolla现已2次提高了出价,还另外有两个有兴趣的购买者。也许是受疫情影响,买卖双方的愿望不是那么迫切,整个季度仅有22笔并购交易,低于自2016年初以来每季度平均交易(27笔)的并购水平,用于花费的并购钱也减少了。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大药厂兴趣不减

药厂手里现金充足,只是观望等待合适价位/合适的资产和公司。并购是他们必做的加法,因为大型制药管线中的新颖、临床后期阶段的项目数量急剧下降,正如疫情阻碍交易达成一样。很少有什么事件比生物制药业的并购更能证明疫情对新世界秩序的影响,小规模交易的早期项目的并购案子正在逐渐消失(至少近期是这样)。按上半年表现的进度和规模,今年的交易量或将大降。

相关分析表明,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商正在寻找新型、后期资产的数量十年来一直处于低位,这已是连续四年的下降。对迫切需要补充其干枯新产品管线的大药厂而言,需要有更多的后期研发产品。但那些希望以某种形式进行投资组合布局(并购和许可)的人,将难以遵循或落实这些预定计划,因为全球旅行的限制仍然存在。

有数据显示,在涉及新颖项目时,不仅收购和许可使用数量在下降,而且内生性有机发展(自主研发)也没有补偿性提升。

2016年4月,有82个新项目正在筹划推进中,这一数字在今年4月下降至49个。一个解释是,新管理人掌舵下的几家大公司(例如GSK和赛诺菲)已经简化了投资组合。许多团队对肿瘤学的关注可能是另一个原因,因为研究团队越来越关注品牌扩展而不是新的批准。

临床Ⅲ期NME资产亟需“补货”

大药厂之所以急于并购或购买好产品,是因为“专利悬崖效应”,后续发展缺乏新品和成长动力。

十年前,Ⅲ期临床阶段的NME新药资产或产品管线分别有60~70项,其中一半来自技术许可,一半来自并购。内部自主研发的项目大约有20多项。

此后四年,2011-2014年,自主研发的Ⅲ期临床项目逐年增加到30项左右,并持续保持在这一水准。直到2019年下滑到28项,今年只有22项。

技术许可的Ⅲ期临床资产/项目在过去10年有起有落,2013年下滑至20项,三年后又回升到30项左右,然后持续下滑至2020年的18项。而并购所得的Ⅲ期临床NME资产和项目在过去10年间持续下滑,2020年只剩9项。

鉴于此,大药厂想要弥补专利过期而失去的重磅药销售业绩,必须每年补充若干个潜在的重磅药,不然基本不可能保持每年10%以上的业绩增长。并购和技术转让合作必须频繁进行,有时甚至不惜代价——不得不与其他大药厂去竞价争夺优质Ⅲ期临床NME资产,这就给卖方带来了很多机会。

QQ图片20200917112623.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