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如何把握院外市场

发布时间:2020-09-08 18:20:49作者:本报记者 李蕴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明年试点城市启动DRGs实际付费与带量采购大环境叠加,更多药品从院内市场挤出

如何把握院外市场


湖南省郴州市医保局日前发布消息,要求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要在8月底前完成编码转换和医院HIS系统接口改造,实现医院内容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数据传达全面、完整、及时,确保DRGs结算清单数据实时上传。据了解,作为湖南省DRGs付费改革省级试点城市,郴州已在6月完成住院历史数据分析、DRGs平台开发、DRGs分组和权重费率初步测算等一系列工作。

观察近期各地方医保局披露的信息可以发现,不少地方的DRGs试点已进入模拟运行阶段。研究人士指出,按照国家医保局“三年三步走”的战略,2020年的任务是“完成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打基础。不难推测,明年试点城市启动DRGs实际付费与带量采购大环境叠加,更多药品将从院内市场挤出,流向院外市场。


成熟药市场重新划分


一位实践了两年多DRGs成本核算的医院管理者分析指出,由于药品加成取消,DRGs核算时都统计在管理成本中,药品的收益情况为负值,DRGs的成本管控将促使临床学科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诊疗方案,规范临床路径,调整病组分布和结构,注重药品材料费用的管控。

正如上述医院管理者所言,DRGs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机构的收入和成本关系,药品、医用耗材等都转变为医疗成本,占用医保费用结余和医疗服务收费空间。为契合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学科层面会更多考虑根据病种情况确定的标准用药清单等,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推动药物向院外市场流动。当然,更直接的影响来自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加剧院内药品市场竞争,促使大量未中选药品转向院外渠道销售。

对此,零售药店端的态度相当积极。老百姓大药房在2020年半年报中披露:及时关注平台中标品种,保证顾客在零售药店药品获得的及时性及便利性;根据病种临床用药路径,及时调整药品品类结构;通过人才专业培养和顾客专业服务标准提高门店的顾客服务能力;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供应链向上端延伸,做好承接处方外流红利的多重方案。

一心堂方面则预期,入选带量采购的药品品种院内院外供价体系将趋于统一,这将对医药零售企业商品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但头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将在处方药的采购价格和品种上获得更多优势。

在第三批国采中,旗下三类新药二甲双胍缓释控释剂未能中标的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坦言,未来会依托企业强大的药店营销网络和消费者(患者)服务能力,把高成本、高附加值、剂型优势明显的药品打造成处方药零售板块的重磅产品,通过线上和零售渠道来发展。“相信其他企业也有产品存在这样的需要,还是存在机会的。”


处方药零售成关注焦点


在付钢看来,医院作为处方药销售主渠道的功能正在弱化,药品销售主渠道正在从医院向线上线下的专业药房转移,未来渠道将发生巨大变革。由于用药习惯及消费水平的差异,不少老百姓对高质量的药品需求仍在,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原研药,未来在零售的品牌溢价还是有的。

DTP资深研究人士曾世新也指出,疗效好的药品一定会有市场,不一定是公立医院的医保支付市场,商保和自费将来会是一个巨大的潜力空间,院外大零售必将成为绝大多数处方药企关注的焦点。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国家药品集采扩围双重作用下,药品原有格局与商业价值链被打破并重塑,原研药在医院市场的份额逐渐减少,品牌价值在零售市场有待进一步释放。面对这一局面,处方药零售成为众多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共同的尝试。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展开以及医保控费等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医疗机构、医保机构、零售药店三方信息共享试点和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试行为药品零售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为承接医院处方外流带来的巨大增量市场,不少连锁药店开展与政府、医疗机构、医保机构以及供应商的合作,加快医院周边门店的新建和收购步伐。

一心堂2020年半年报披露,截止2020 年6月30日,旗下6683 家直营连锁门店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5727家,占门店总数的85.70%;2020年上半年医保销售占总销售比例为40.75%,同比增长0.25个百分点。另外,一心堂及其全资子公司院边店达497家,占总门店数7.44%。?荩(下转4版

当然,要快速完成专业化升级,零售行业仍面对处方承接、供应链、药事服务等专业能力挑战。对此,付钢建议,可借助第三方处方流转服务平台实现三医联动,保障药店处方来源合法可追溯;通过信息化工具,帮助药店进行客户资产管理;联合专业协会、机构,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高净值人群的专业健康服务需求。


创新药空间待扩充


当然,在院外渠道,成熟药只是其一。曾世新指出,从目前DTP药房的产品结构看,医保产品约占30%~40%,“目前,DTP药房的品类结构,绝大部分还是聚焦在特殊疾病重特大疾病的自费治疗用药,创新药正是其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创新药在院外市场快速布局,与审评审批加速有莫大关联。1药网首席创新官郭安峰指出,国内创新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审评审批优化让新药(新适应症)研发周期缩短,加快了创新药板块整体的成长速度;在支付层面,政府主导和药企积极跟进,肿瘤药快速纳入医保,多地试点商业险与医保形成合力,普惠更多患者。

“创新药商业化也面临产品同质化、市场可及性、销售快速增长以及财务压力等挑战。”郭安峰坦言,在创新药领域,同质化竞争突出。以肿瘤药为例,与5年前每类药物约两三家企业产品的局面相比,给市场带来颠覆性改变的PD-1/PD-L1从2018年在国内首个获批上市到8款免疫治疗药物同台竞争所花的时间还不到两年。

在新药商业化上市到进入医保、医院采购的中间阶段,DTP药房、互联网平台等院外渠道成为产品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重要渠道。加上传统营销挑战日益增大,药企把营销的未来想象空间留在院外也就不难理解了。


互联网平台加速布局


除了已成为创新药企业“红人”的实体DTP药房,线上互联网平台近年也在加速创新药方面的布局。在郭安峰看来,正是中国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普及程度,让医患数字化交互更容易成为现实。一方面,移动支付、电子商务、远程诊疗等数字化方式普及程度高,用户更愿意在手机端尝试、检验新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疫情催化数字化医疗平台活跃度提升,医院医生积极参与数字化医疗,促使患者医疗行为逐渐从线下转为线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实现“互联网+”的公立医院已逾千家,在各类线上医疗平台注册医生人数超过100万。

“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高效助力创新药商业化,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优化和提升效率。”郭安峰指出,在患者诊疗全程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医疗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如1药网尝试凭借智能供应链体系、2B2C资质、互联网医院运营资质、肿瘤、罕见病、神经领域等医生资源,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药”生态闭环体系。

据波士顿咨询统计,疫情期间各大药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数字化相关费用占产品总投入费用在10%以上的药企占比在2019年的平均数字是23%,2020年3月这一数字迅速上升至40%,预计疫情结束后或维持在38%。行业人士预测,未来院外线上医疗场景将成为医药行业新增量机会。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