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补上中医药 科研仪器创新短板

发布时间:2020-09-03 15:41:21作者:李旭来源:医药经济报

补上中医药

科研仪器创新短板


在持续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战斗中,中医药成为重要生力军,与西医西药并肩战斗,引起各方瞩目。但另一方面,疫情中需要的医疗设备仪器、科研仪器、科研实验室等,还是以西医西药为主,这依然是中医药的短板。笔者以为,中医药既然有独特的理论、有独特的疗效,就理应产生独特的科研设备仪器,产业在这方面的努力需要更进一步。


打下重大科技突破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医药靠“望闻问切”治病,这确实是一大特色,而且是了不起的特色,充分显示出中医药的真本事,但如果不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改革开放以后,上述情况有大的改观,特别是近年来,情况进一步好转,但不可回避的是,中医药科研仪器的开发仍不容乐观,离中医药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先进的科研仪器,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突破关键核心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中药,成分复杂,尤其需要科研仪器对这些成分进行鉴别、分析,然后才便于进行有效科学的研究。如果离开了物质基础,科学研究就很难有实质性突破,发展起来就会很慢。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走路,另一个人坐飞机,谁能跑得更远,谁能最快到达,结果不言自明。

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历史悠久,但后来者西医气势强劲,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西医重视使用了科学技术,使用了先进设备。几乎从一开始,西医的发展就与科学仪器结合起来,各种先进的科研仪器不断问世。有了这样雄厚的物质基础,西医的发展想不快都不行。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主流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西医用先进的科学仪器把自己武装到了“牙齿”,中医药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这样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也会更加有底气。鉴于此,必须补上科研仪器的短板,大力发展中医学的先进科研仪器、制造设备,更加与时俱进,把中医药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这是绕不过去的坎,是中医药发展腾飞的翅膀,是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培养“两用人才”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已专门列出中医药科研仪器,提到中医诊断设备研发、中医治疗及康复养老设备研发等。此前国家层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也特别指出,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究,研发一批先进的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这种顶层设计,是中医药以后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当坚决贯彻执行,立即行动起来,刻不容缓。

“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正在开启。如何开发中医药的科研仪器,自然不能全盘照搬西医模式,要用中医理论指导进行,不然开发出来的科研仪器可能就不到位、流于西医化,难以适应中医药的要求。所以,开发中医药科研仪器需要既懂中医药,又懂仪器制造的“两用人才”。

首先,解决当务之急——打破行业界线、学科界线,走联合的道路,齐心协力团结起来搞开发。比如,懂中医药的人与懂制造的人,互相联手开发中医药科研仪器,取长补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解中医药科研仪器匮乏的当务之急。已有消息称,东部某中医药大学联手中国工程院,正在打造能给病人做艾灸的智能机器设备,目前已进入人机调试阶段,这就是联手开发中医药科研仪器很好的实操例子。

其次,从中医药长远的发展着手,完善院校教育。在高等院校开设专门的学科,培养既懂中医药,又懂仪器制造的“两用人才”。经过专业院校培养,再通过实践,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产生出高精尖的行家里手,成为中医药科研仪器开发的生力军。只有具备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才能创造出高精尖的中医药科研仪器,为中医药的持续发展铆足后劲。

当然,中医药科研仪器创新并不容易,也没有现成的标准,相信有关部门还会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允许在政策上做一些大胆的突破尝试等。即便会走一些弯路,也是可以理解的,形成中医药自己的标尺,鼓励开发者的积极性,吃开发中医药科研仪器这只“螃蟹”。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