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王庆刚:迎市场风口 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加速

发布时间:2020-08-25 14:14:08作者:许伟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老字号企业走上转型道路。创新求变,场景布局,通过改变产品形态和销售渠道,触及更多年轻消费者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竞争力。百年老字号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济堂”)副总裁兼OTC事业部总经理王庆刚表示,创新产品的剂型特点等都应更贴近现代消费者。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让更多人参与到药食同源的自我药疗管理中,是未来中医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

QQ图片20200825140952.jpg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OTC事业部总经理王庆刚


在传承基础上创新

宏济堂官网信息显示,宏济堂现有151个文号,产品涵盖中成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原料药、阿胶及健康食品。在创新升级发展战略下,宏济堂成立了山东省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技术创新中心、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10余个科研创新平台,围绕现有的151个文号进行剂型改进、工艺升级、临床再评价等“二次开发”,以及中药新药、经典名方、配方颗粒、珍稀名贵药材替代等方向开展研究。

据介绍,当前宏济堂3A级工业园区内,集现代化医药生产、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养生休闲、工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并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游览,还定期组织全国的客户包括合作伙伴走进宏济堂,使得药品生产过程透明化。此外,宏济堂推出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项目,欲打造国家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

“只有让更多人走进企业亲身体验,才能深入了解我们的中医药文化。”今年下半年,宏济堂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中药板块,在院内制剂、中药饮片和阿胶食品等方面齐头并进。“我们要加大力度,促进阿胶以及151个中成药在全国的布局。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产品有待恢复生产,但随着后续宏济堂研制的更多具备新疗效的产品面世,相信未来在配方颗粒、院内制剂、阿胶食品、中药饮片等市场都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王庆刚指出。

“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技艺。”中药与西药最大的不同便是沿袭下来的制剂技术,在王庆刚看来,未来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在保证原有传统制药技术传承的情况下,创新设备、创新现代化药品提取工艺以及制剂剂型创新和开发等都将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

“既要符合消费者口感用药习惯,还要保证药品疗效。”王庆刚介绍,宏济堂在包括药品、中药饮片、健康食品等新品的研制上一直在进行积极尝试。“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未病先治’的意识,药食同源产品获得了很大关注。在相关产品的研制上,宏济堂也是先行试验者之一。”

市场倒逼企业转型

QQ图片20200825141215.jpg

梳理可见,近年来,为了转型升级,宏济堂进行了多方面布局。在商业模式与网络渠道方面,宏济堂OTC药品为连锁药店直接供货,与包括华润、九州通、国药控股在内的80%以上全国医药连锁百强企业进行合作,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阿胶系列制品则主要是通过商超电商渠道进行铺货。

在王庆刚看来,在处方外流趋势下,针对消费者进行用药教育及指导等专业化服务培训,是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这需要药厂和连锁药店一起,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药房的普及。”据悉,目前,宏济堂已经开始和全国很多大中型医院联结试点智慧药房。“在获悉电子配方后,企业通过配药、制药后,再使用第三方物流平台邮寄到消费者手中。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三千人三千方’,通过大数据分析经典临床药方,应用于各式诊断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北京、安徽、湖北、四川、江西、陕西等地已相继发布中医药条例,并将正式施行。站在政策红利的风口上,中医药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且随着化药集采常态化,中医药集采提上日程,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通过集采让国家把准入门槛提高,筛除部分用药管控模糊的产品,让真正有疗效的药品及企业走到舞台上来。”

国内外“双管齐下”

由于在抗疫新冠疫情中的贡献,今年中医药发展备受关注。在多项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迎来加速发展的好时机。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但也有声音认为,当前由于没有十分完善的行业规范,中医药产品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对此,王庆刚认为,中药完全标准化还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中药标准化受制于技术、原料等多方面因素,不仅成本高,科技含量、专业人才和设备目前均未达到相应水平。“可以进行相关尝试及试验,但从大范围的产业化投入来看,目前实现全方位布局覆盖还比较困难。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有望实现全覆盖。”

目前国内中药标准化尚未成体系,也成为制约传统中药企业走出国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国际化布局上,宏济堂早已先行一步,100多年前,阿胶、安宫牛黄丸等产品便已分销海外。其中,阿胶于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金奖,安宫牛黄丸则占据了东南亚的部分市场。

多年来,受观念认知差异性的影响,中医药文化始终难以被世界认可。王庆刚认为,外国人喜欢标准化,但中药讲究的是属性,只能细分到药品中的成分,而成分多少则很难去界定。另外,不同地域的原料制成药品后,疗效也略有不同。“在他们看来,几种中草药通过混合熬煮能治病,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传承下来的古方,没有明确严格的制式标准,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多次尝试得出的,这也是他们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

据王庆刚透露,目前,宏济堂在国外已经在开展标准化的中草药种植,中医药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更多认可指日可待。但他也指出,国际化发展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短期内较难实现。且并非单靠某一家企业,而是需要所有中医药企业共同承担和推动,这样行业才有望真正走出去。

QQ图片20200825141305.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