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吸取落标教训 国采报价七戒

发布时间:2020-08-04 18:53:03作者:张廷杰来源:医药经济报

吸取落标教训 国采报价七戒


国采最难的环节毫无疑问是报价,没有之一。通过两批三轮历练,笔者对国采报价略有心得,这是一项技术活,成功的先不说,先聊聊国采报价中那些让人无法理解的“神操作”。


一戒:超常规低价

这类超低价属于“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有强大的原料药供应做后盾,必须把价格打到最低,让所有对手在报价时“瑟瑟发抖”;另一种是“拼命自负”,只要中标不要结果,赚不赚钱无所谓,就是要中标。

这种“一言不合,就亮底牌”的手法没啥意思,虽然最低价舍我其谁的做法合理、合规、合法,但是,能为企业多争取一些利润和规模不是更好吗?


二戒:老板操刀手

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大家对这类报价又爱又恨:爱的是不中标也不用背锅,反正老板说了算,其他人没有大责任;恨的是老板的态度忽左忽右,有的时候不听劝,更多的时候没人敢劝。

国采中起起伏伏、大起大落、完全看不懂套路的报价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然后,没中标的话,老板还要对销售队伍说:“虽然我们没中标,但是,销售要搞上去啊。”


三戒:自我核算法

只核算自己的成本,然后出个价格,不管规则、原料,能中标就中,不中标就算。

很多同行会说:“国采报价不就是看自己的成本吗?”这是最LOW的水平,谁都知道这么干。国采是多人游戏,是综合实力比拼,除了第一名,后面的份额差不多,如何高价取得常规份额?这才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天,同样一个产品,为什么报价差距巨大?有的产品价差巨大还能中标?这都是国采报价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


四戒:没看懂规则

笔者统计第二批国采报价情况后发现,有10多家企业被1.8倍和降幅50%平行规则挡在门外,有的企业产品价格降幅达到50%就能“躺赢”,有的企业报出“超低价”都没能中标。

企业在报价前,开过那么多会,算过那么多账,都不看规则吗,报出来的价格匪夷所思。对于这一点,笔者必须表扬拜耳,三个产品,两个拼,一个放弃,策略清晰,报价精准,1.8倍规则玩得溜。


五戒:知己不知彼

只熟悉自己的所有数据,外面的世界不清楚。国足打国际比赛还得看竞争对手的阵型、出场人员情况,何况是花了钱和时间、没中标丢市场的国采报价。

竞争对手的数据收集、综合信息收集是国采报价分析的重要部分,如果进入国采的企业没有做到这一步,希望能抓紧时间补上。


六戒:原研判断失误

同组有原研企业竞争的时候,如何判断原研企业是否放弃?会不会拉低价格“血拼”?对自己产品的报价有天壤之别的影响。

氯吡格雷、阿卡波糖、莫西沙星、吉非替尼、阿比特龙、铝碳酸镁等产品的报价都有鲜明的原研报价特点。第三批国采约有5~7个产品没有原研药参与竞争,约80%的产品有原研药入围,那么,在三进二、四进三、五进四的格局中,原研外企的报价研究就是一门大学问。


七戒:侥幸心理

除了报价高于国采限价明显不想中标的产品,部分产品的报价就算闭上眼睛都知道无法中标,然后国采报高价不中标,落标后地方大降价。

这种“神操作”让人直呼“看不懂”,国采第二轮和第三轮的一些报价,只要按照正常规则报价就能中标的大品种,有好几个都落标了,后来美其名曰“战略选择”,就连说的人自己都不那么自信。

国采报价的第一规则是先入门,再看外企。正常选择是,好好报价先入门。然而,这些企业偏要兵行险着,这与赌博无异,纯属大海行船不用帆“全靠浪”。小品种这样操作无所谓,中不中标对企业影响不大,大品种也这么操作犹如在“刀尖”上跳舞。国采报价是大数据、综合信息收集,规格、策略综合运用的技术活,光计算成本、研究规则是不够的。

网传第三批国采部分细则流出,未中选品种可能彻底出局,第三批国采的规则将更复杂,更有技术含量,留给企业准备的时间也不充分,相关企业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提前准备总是没有坏处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