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企巨头后期研发线跌至十年低点

发布时间:2020-08-04 18:36:55作者:综合编译/王迪来源:医药经济报

药企巨头后期研发线跌至十年低点


新冠疫情正在构建世界新秩序,而这一点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并购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规模更小的交易活动正逐渐成为主流,例如日前诺和诺德对Corvidia公司的收购。此外,今年的交易量或许会大幅下降。


管理层变动 研发线被精简

  

对于大型药企来说,新冠疫情暴发的时间点可能对其十分不利。Evaluate Vantage的分析显示,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制药公司的产品研发线中,处于后期阶段的新药研发资产的数量跌到了过去10年来的最低点,并且过去4年来一直在持续下降。

由于各国对国际旅行实施的限制措施,那些希望强化产品线的制药公司将难以推进相关研发计划。

从图1可以看到,在后期阶段的新药研发线方面,不仅来自收购和许可交易的研发项目数量有所下降,而且制药公司内部开发的项目也没有起到补充性提升作用。EvaluatePharma这项分析汇集了进入Ⅲ期临床的新药研发项目,涵盖了全球11家跨国制药公司。

2016年4月,这些制药公司的产品研发线中有82个项目,而到今年4月,这一数字下降到49个。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好几家公司,如葛兰素史克(GSK)和赛诺菲(Sanofi)管理层出现了变动,对产品研发线实施了精简行动。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在于,许多制药公司专注于抗肿瘤药的研发,其研发团队越来越关注对现有支柱产品进行市场拓展,而不是新产品的获批。从默沙东(MSD)的PD-1抑制剂Keytruda拥有众多适应症就可窥知一二。

 

后期研发项目难获取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下降趋势在规模相对偏小的药企的研发线中并未见到。图2显示了在这期间平均市值达到300亿美元的制药公司,以及在这期间被收购的公司的研发项目数量变化概况。

从图2可以看出,过去10年来,通过并购行动得到的后期研发项目数量似乎相当稳定,这表明,后期研发项目的收缩是制药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或许从侧面反映出如今研发资产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取。

由于能够轻松地获得融资渠道,制药行业那些“初出茅庐”的创新药企可以保留住它们的研发资产,并推高其估值。回顾今年以来制药领域所宣布的交易行动,可以发现,2020年起步已显缓慢,而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今年行业的整体交易前景相当糟糕。

全球投资银行Torreya Europe的合伙人兼负责人斯蒂芬妮·利奥佐(StephanieLéouzon)认为,今年早期研发资产的交易将比后期资产的交易更受青睐,如果需要实施并购行动,此类交易更加容易完成。“我们还看到,并购活动正在下降,而整个行业的合作和许可交易继续保持非常活跃的状态。”利奥佐指出。

武田企业发展、并购和估值负责人埃文·利普曼(Evan Lippman)认为,由于当前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目前制药公司不会以大规模并购的形式来快速修复这种下降的趋势。

即使有大型并购发生,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利普曼说:“制药公司现在非常关注它们的资本结构,因此,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结构性交易(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并购),会更多地使用期待价值权。”

不过,认为老式的并购交易方式已经终结的人并不多。Horizon Therapeutics公司首席业务官安迪·帕斯特奈克(Andy Pasternak)表示,虽然新冠疫情可能会对医药并购产生短期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公司的并购都是出于长期布局的考量。

这样的并购可能将在几年之后扩大制药公司后期研发线的规模。不过,如果按照上述的交易趋势来看,大药企的Ⅲ期研发资产组合还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较小的规模。


TIM图片20200804183604.jpg

TIM图片20200804183624.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