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新冠再流行何解?怎么破?

发布时间:2020-08-04 16:53:21作者:王建新来源:医药经济报

新冠再流行何解?怎么破?


最近由于一些地方新冠疫情反弹,全球都在探讨是否这就是“第二波”疫情。不过,正如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所说,一些地方近来新增病例数反弹不一定就意味着“第二波”疫情,有可能只是第一波疫情的“第二个高峰”。

那么,包括高福院士、钟南山院士以及张文宏教授等一再发出信号要求大家注意的可能发生的新冠“第二波”到底是指什么?新冠“第二波”的冲击力会有多大?


西班牙流感“第二波”教训


“第二波”让人如此警惕,是因为历史有惨痛教训。

就在100年前,一场源自美国却被误称为“西班牙流感”的H1N1流感病毒全球性大流行,感染了全球人口的1/3,大约5亿多人。造成2000万~5000万人死亡,死亡率高达4%~10%(当时美国死亡人数达67.5万)。

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大部分的死亡并非发生在第一次流行中,而是在第二次流行,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二波”中。

现在我们知道,1918年初流行的“第一波”仅仅是病毒“小试牛刀”。就在天气转热,大家认为“流感季节”已经过去之后,这个病毒突然卷土重来,变得更加具有传染性和更强致命性。在这第二波中,美国仅仅在当年10月份一个月就死亡近20万人。这是因为第二波病毒经过变异,变得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和感染。

除此之外,第二波也呈现出“W”型死亡模式。即除了儿童和老年人外,还有相当数量25~35岁的年轻人患病暴亡。这一点我们在新冠中也观察到,而且了解到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的。因此可以说,病毒变异和第二次感染导致的免疫风暴有可能成为“第二波”的推力。


新冠“第二波”会否重演历史?


那么新冠“第二波”会不会重复历史,造成更大的冲击呢?这一点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新冠病毒会不会发生100年前流感病毒的变异趋势?目前看来,这个病毒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异,并形成各种分支。但是,并没有发生我们所担心的传播性和致病性更强的病毒株的流行。相反,最近意大利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致病性较弱的病毒株。病毒在与人类长期接触后逐步降低致病性是一个总的趋势。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适宜与人类共处的病毒会得到更好的复制和传播机会,从而逐步发展为主流病毒株。

影响“第二波”效应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群的免疫能力。武汉上千万人大规模的病毒检测普查发现,在几个月之前的这个“重灾区”,人群中可以检验出病毒基因的比例不到万分之三,而且仅仅是“死病毒”或者“病毒RNA片段”。

一方面表明,严格的“社区隔离”政策非常成功。而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病毒今年秋冬掀起“第二波”时,我们人群的免疫力几乎为零。

这个结果和最近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有关武汉等地人群中抗体检测报道一致。这篇研究报告在今年疫情中期抽查了武汉以及其他几个城市的医护人员和部分住院病人的抗新冠病毒抗体情况。结果表明,即使在疫情中心和疫情中期,人群中抗体比例大约仅有3%~4%。而这个比例随着离开疫情中心距离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到1%~2%。


中国再次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如果我们将不得不以“一张白纸”的现状去面临极有可能的与病毒的“第二次握手”,会不会重现年初的暴发情况,甚至更加危险呢?

虽然很多专家都认为不能掉以轻心,但我们也有很多理由认为,病毒很可能再来,但发生同样或更严重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在不同地方的小范围、小规模暴发是大概率情况。

大规模流行的前提是病毒在人群中的有效传播。而通过上次的“大考”,我们已经找出了切断传播的有效方法。除了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人)需要采取严格的保护隔离措施外,其他人群通过自觉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也可以有效切断病毒传播。世卫组织的研究人员在总结了16个国家172份报告后得出结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就可以大大降低病毒传播。此外,虽然N95口罩在阻断病毒传播上效果更好,但一般手术口罩也是非常有效的。

虽然在流行季节完全阻断病毒传播不太现实,但只要通过这些措施把病毒传播系数R0减低到1以下,病毒的大规模传播和流行就没有可能了。也就是说,病毒会来第二波,但在中国再次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了。

其次,即使有一部分人群依然会被感染并导致新冠肺炎,我们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也不是“菜鸟”。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特效药”,疫苗仍在研发中,但通过前段时间的实践已经产生了很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相对平稳地度过感染期,防止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急性病变。在认识和对抗“细胞因子风暴”方面,中国的医务人员已经有了很多临床经验。

在医疗设备、药物和经验都不再是瓶颈的情况下,笔者相信,如果今年秋冬新冠“第二波”到来,从患者、医护人员到各级政府机构都不会像上一次那样束手无措,而会以有准备的姿态有序安排好抗疫工作。

只要我们有备而来,疫情对于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极有可能是很小的,从而回归到常规的“流感季节”状况。


结语<<<


在做这样的分析时,我们并没有考虑到今年秋冬有可能成功的疫苗。因为即使疫苗研发成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群(例如医务人员、养老院老人等)当年可能获得免疫接种;大多数人也许需要等到明年才有可能得到疫苗接种。此外,我们现在也无法预测这种疫苗可以产生多久的免疫力。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新冠病毒“第二波”的到来。

尽管今天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和100年前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但因为同样没有特效药物和针对性疫苗,我们对新冠的主要手段将依然还是社区隔离、封闭治疗和保持个人清洁等。必须在战略上藐视病毒,在战术上重视病毒。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