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3 16:13:08作者:山东风轻 张廷杰来源:医药经济报
6月24日,相关企业在上海参加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而在6月22日,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报量目录流出,包括56个产品,86个规格,213个总品规,涉及147家内资企业,27家外企(含同厂家重复品种)。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的大体规则有一些调整变化,笔者总结如下:
应采尽采,自动触发国采“开关”
从国家到地方带量采购,“应采尽采”已经成为新常态,与前三轮两批国采品种“25+33”相比,此次品种扩围到56个,品种范围再扩大。充分竞争的条件,目前已经佐实,国家层面,3家以上,只要符合标准且符合“0+3”或“1+2”的,将自动触发国家带量采购“开关”。
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不考虑原料药杂质问题,主要原因来自二甲双胍。第二轮国家带量采购前期,据相关报道,2019年12月5日,美国FDA宣布开始测试二甲双胍的样品是否含有超过限度的致癌物N-亚硝基二甲胺,即此前因为缬沙坦事件而引发广泛关注的NDMA。有行业人士透露,此次国际上先是波兰药监机构在二甲双胍中发现了微量NDMA并引起重视,随后美国也开展调查。此次强调不考虑相关杂质问题,应该是先聚焦精力把标招好、把价格降下来再说。
地方集采仍规范开展
前期流传的消息称,省级招标方面鼓励省际联合,建议地市不要开展招标采购。这次流出的政策看似针对耗材,但是否有“急刹车”的风向?近期,部分地级市报价工作紧急喊停,某北方城市即将开始的药品报价通过群公告的形式要求暂停。看来,国家有关方面仍然希望以省际联合为主,一方面平台资源相对成熟,另一方面覆盖面积能够迅速扩大。而地级市联合或单独开展带量采购,与省级带量采购如何衔接或者如何将资源最大化利用都是问题。
笔者揣测,国家带量采购正在树立示范效应,省级正与国家形成互相促进的招采格局,如果部分地级市再创新性地单独搞带量采购,可能会对整体的药品及耗材带量采购格局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局面绝不意味着像一些新媒体所称“地市带量采购被叫停”。这种理解既不准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来看,全力以赴做好第三批国采,然后参照国采蓝本,继续做好省级及地级市带量采购,仍然是一种趋势。
医保局方向趋于成熟
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的推广速度远比广大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预想的快。这个快的速度,一方面取决于今年是国家脱贫攻击战的收尾之年,一方面取决于疫情过后经济下行压力太大,广大患者在看病吃药方面仍然有较大负担。最重要的一点,经过三轮两批国家带量采购,国家对带量带预算采购不仅有了初步印象,通过3年多次视察三明,对于药品价格的管理与调整,医保局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与方案。
在已经形成较成熟的思路基础上,国家医保局现在要做的是“远”和“近”的事情。近的方面,加快国家带量带预算采购的力度,督促省级带量采购加快开展。加快信息平台建立,加强医药诚信领域的规章建制。远的方面,再过3年,等价格相对稳定,药品带量采购行为将转移到药品常态市场准入形态,即会形成统一开放、进退有度的常态准入药品交易公共平台。这个平台的形成程度取决于国家带量采购能否如期顺利完成,取决于医保支付价格的真实呈现,更取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否最终到位。
同治疗领域仿制药入局
回到此次国家带量采购,总体来看,根据目前国家的想法,只要是同一个治疗领域的品种,无论是不是独家产品,只要临床有过评且中选的品种,同治疗领域其它通用名产品未来都要“靠边站”。一方面,国家通过带量采购,将过评仿制药及原研的医保支付标准真实挖掘出来,以此为标杆,形成一个引领降价的标尺;另一方面,同一治疗领域的其它通用名仿制药将会受到过评中选品种的强烈价格压制与临床替代。
例如同样是治疗某一领域的药品,通用名为A的过评中标产品,势必将“扫荡”通用名为B的仿制药市场。在“医保支付标准+同治疗领域扩大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整合资源、兼并出清的市场准入新形态才会真正形成。
“以集中采购为突破口”的科学内涵一定要全方位系统地综合思考充分理解,新形势下,从国家到省级带量采购,一定要说得清、说得明。笔者认为,带量采购既要满足广大患者需求、要符合医保资金合理使用需求,也要化解医药行业和广大中小企业的顾虑,一定要充分兼顾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只有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共同努力,带量采购的步伐才会更坚实。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