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带量采购常态化 未来市场只剩两类药企

发布时间:2020-07-02 14:15:31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有消息称,在有关部门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提到下一步国家带量采购的工作安排。会议内容显示:今年将落实好第二批国家集采结果,各地继续加强组织、做好监测。同时按常态化触发机制,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并指导各地特别是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更多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

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282个品种(257个通用名药品)已有企业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71个品种(58个通用名药品)已被纳入首批及第二批集采,剩下的211个品种(199个通用名药品)中,有38个品种(31个通用名药品)过评企业数达3家及以上,58个品种(52个通用名药品)过评企业数达2家。在集采相关议题上,替格瑞洛、奥美拉唑、卡托普利、阿哌沙班等品种最受关注。

“4+7”品种普遍“量增价减”

目前国家集采已经历3轮2批次,中标规则日臻成熟。参照前2批降价幅度,可以预见,新一轮价格战或在所难免。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前批带量采购品种的市场变化陆续浮现,给未来参与品种和企业策略亦带来参考。米内网2019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终端9个试点地区的样本数据显示,“4+7”品种在2019年整体呈现“量增价减”的趋势,虽然销售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价格大幅下降,因此整体销售额出现下滑,其中恩替卡韦、帕罗西汀、赖诺普利、氟比洛芬酯4个品种销售额下滑超过50%。不过,也有部分品种例外,如右美托咪定,该品种2019年销售额同比2018年增长2.95%,主要原因在于右美托咪定由扬子江独家过评,竞争格局良好,因此能以降幅较小的价格中标,实现量价双丰收。与右美托咪定相似情况的还有培美曲塞,该产品2019年销售额同比下滑8.39%,与其他品种相比,下滑程度较低。

在带量采购全面扩面趋势下,整体来看,医药企业普遍面临产品价格下调,经营压力陡增。以嘉林药业为例,受主打产品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的销售影响,2019年该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46.06%、63.79%和72.38%。该产品在“4+7”试点集采中选,全国扩围中未中选。2019年“阿乐”的销售均价较2018年相比下降56.71%,销售收入与2018年相比下降46.78%。

对于“阿乐”,嘉林药业称,其虽在11个带量采购试点城市销售量大幅提升,但销售均价大幅下滑;同时,受“带量”区域药品大幅降价影响,“非带量”地区经销商担心本地区随时跟进带量采购,备货库存量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带来“非带量”区域销售量的降低。

企业将更加聚焦核心品种

当下,无论是中标企业,还是未中标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科伦药业表示,受带量采购影响,正逐年增加销售人员,进军第三终端和城市连锁,加强院外市场销售。嘉林药业则公告称,由于带量采购产品增量不增收,在“4+7”到期之后未再续标,开始积极布局零售终端销售渠道。营销重心正从医院市场转移至零售终端。2020年一季度,“阿乐”在零售终端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带量采购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步化解。

随着带量采购趋于常态化,仿制药降价成为长期趋势。第三批国采即将启动,企业将如何准备、规划?

“现在各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苏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阎政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例如某家国家集采中标企业,虽然产品价格下来了,但是生产很忙,工业成本下降,营销费用也减少了,还是可以保证利润。像一些企业敢于去拼,一些企业则害怕参加集采,各企业品种情况不一样,策略也不一样。

对于投标策略,华东医药表示,每次投标都会全面分析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今后也将在综合研判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今后各品种参与集采投标仍然要以实现盈利为基本原则,同时要不断做好产品技术提升和成本控制工作。

阎政认为,未来趋势是相当多的企业面临丢掉市场、市场萎缩,市场将向大型优势企业集中,过去那种一个企业拥有几百个文号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所以企业都会聚焦自己核心能力比较强的品种,核心能力将包括从原料开始,到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会越来越大,而品种没有特点、市场也没优势的企业估计会陆续退出市场。

某大型药企负责人则指出:“带量采购让国内医药企业看到了未来之路。未来,中国医药企业只有两种类型,而且两者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要求将完全不同。一类就是创新型企业,这类企业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创新药的研发能力,以及医学推广能力或者选择销售外包。这类企业规模大小不等,企业数量也会比较多,净利润会比仿制药企业高;另一类就是仿制药企业,这类企业将主要比拼成本,以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研发能力,特别是低成本的制造能力,规模化、品种数量要相当多。未来这一类的企业数量会变得较少,净利润可能只有创新药企的1/3。”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