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药工业如何逆势上扬

发布时间:2020-07-01 16:42:24作者:浩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药工业如何逆势上扬


上半年即将过去,因为疫情的影响,医疗机构患者流显著减少,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药品的工业企业业绩承压。笔者挑选了部分头部制药工业企业,通过解读其季报观察分析,发现其中过半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出现下降。


营收净利挑战

此次聚焦主流企业中的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云南白药等,也挑选了CRO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如药明康德等共10家,10家企业中,白云山和复星医药是综合实业体。

从收入上看,白云山和云南白药的医药商业板块收入要大于工业板块收入,复星医药在器械、诊断、医院、商业等领域也有不少收获,因季报数据没有披露不同板块的情况,故截取了年报披露的整体营收以及净利润数据。上海医药则截取工业板块业绩数据,华东医药取其工业板块核心载体中美华东的数据。

分析发现,10家公司中,白云山、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华润三九、丽珠医药、东阿阿胶六家公司营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净利润方面,上海医药、华润三九和丽珠医药扣非后净利增长为正值。此外,营收表现为正值的药明康德扣非后净利润出现下滑;10家企业中,白云山、复星医药、药明康德、东阿阿胶4家净利润有所下降。

上海医药和华东医药方面,两家公司包括工业、商业等在内的整体净利润也呈现下滑或微利状态。前者一季度营收404.48亿元,下滑12.08%,扣非后净利润9.83亿元,下滑5.42%。后者一季度营收85.98亿元,下滑11.41%,扣非后净利润仅为0.11%。

就像此前业内预计的那样,各家公司的业绩表现低迷与疫情有莫大关系,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对药品、耗材以及医疗器械的采购量大幅下降,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都有明显影响,对商业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其中,上海医药季报显示工业收入下降8.8%,商业收入下降12.59%。华东医药季报显示,在工业保持逆势增长的同时,商业板块收入同比下降约18%。

另根据艾昆纬的抽样数据,疫情期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流量一度下降至去年同期的27%,门诊患者流量下降至去年同期的18%。截至发稿前,尽管患者流在持续恢复中,但根据不同场合直接或间接听到的来自医院、工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的反馈,患者流还没有清晰的、完全恢复的时间表。当下,全球新冠患者感染人数几近650万,境外输入感染风险仍不可小觑,医药企业二季度报表或难走出拐点。

再以东阿阿胶业绩表现为例,其挑战不小:公司长期以来的持续提价提高利润率的策略不再行得通,多重压力下,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29.59亿元,而2018年为73.38亿元,2019年扣非净利润是-5.37亿元,而2018年是19.15亿元。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揭示其去库存进程依然在路上,这种进程将持续影响企业业绩表现。


哪些企业正向增长

在看到营收普跌的同时,依然有云南白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药明康德等公司的营收保持正向增长。

云南白药一季度营收77.43亿元,同比增长10.53%,扣非净利润11.9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9.81%。该企业的工业板块产品以跌打、烧伤、感冒药、中药饮片等为主,相对刚需,且以零售药店渠道为主,疫情期间受影响有限,不少品类如牙膏、跌打烧伤药等均为刚需产品,且部分感冒品类中成药消耗了库存,还实现了较大增量销售。据估计,云南白药牙膏产品线和药品事业部均有接近10%的增长,有力支撑了一季度的增长。

另外,云南白药净利润的高增长从报表上看主要因为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出现大幅下降,销售费用同比下降近3.6亿元,管理费用下降3.1亿元。这在其他工业企业的财务数据上也有所体现。如上海医药、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双降,丽珠医药销售费用下降,管理费用略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3家公司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仍增长的原因。

再看恒瑞。恒瑞医药一季度营收55.27亿元,同比增长11.28%,扣非净利润12.76亿元,同比增长10.52%。该企业的增长与其抗肿瘤产品的强刚需有关。根据2019年的数据,抗肿瘤产品营收占恒瑞整体营收的45.49%,接近一半营收。抗肿瘤产品的营收增长有力支撑了整个公司的增长。但2019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61%,2020年一季度增长仅为11.28%,可见除肿瘤板块外,其他板块如麻醉、造影剂等大概率为微增长乃至负增长。

华东医药核心工业板块中美华东的一季度营收为36.19亿元,同比增长9.61%,实现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11.14%。中美华东的主要产品有百令、阿卡波糖等,其中阿卡波糖在2019年国家集中采购中失标。如此情况下,中美华东依然取得近10%的增长,与其近年来积极开拓基层、院外市场和OTC零售终端有关,与医院渠道相比,这些渠道受疫情影响较小。

最后看药明康德。一季度营收31.88亿元,同比增长15.09%,扣非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24.09%。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实验室服务以及CDMO/CMO等服务,疫情期间,尽管工业企业挑战严峻,但我国工业企业已经非常清晰地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相关领域的投入,药明康德的业务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过,由于疫情期间不少临床研究患者招募等暂缓或停止,或多或少影响了临床研发外包服务业务的开展。回归A股后,药明康德已连续两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超过20%,此次仅增长15.09%,已经是此种影响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为何药明康德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呈现较大跌幅?这与企业的投资表现有关。药明康德的投后企业港股上市公司华领医药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低迷,2019年报表中,净利润的负增长主要就因为这两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报表揭示了这种情况仍在持续:去年一季度,来自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1.81亿元,而今年一季度为-0.84亿元,两方面因素叠加,对药明康德的净利润表现造成很大影响。


小结<<<


COVID-19疫情给制药工业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一季报数据验证了挑战的真实与残酷,二季度挑战依然在延续。不过,疫情的发展并不会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鼓励创新药、合规经营、缩减流通环节成本等依然是我国医药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面,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进程,加速了优胜劣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