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余震、兵演、中国速度

发布时间:2020-06-29 15:23:15作者:王建新来源:医药经济报

余震、兵演、中国速度


就在我们认为通过全方位的检测和监测已经把新冠病毒回潮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水平时,北京的一次突发事件让全国人民的神经再一次紧绷起来。有人甚至认为这可能是“武汉爆发”的重演。我们真的会被重新打回到几个月之前的局面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这是不是疫情“第二波”?严格来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波”应该是在第一次大流行结束后的一种季节性的反复。而这次的局部爆发其实是上一次的“余震”。


“物流”传播


今年年初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政策,在很短时间内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歼灭病毒的目的。这在国内如此,在国际上更是如此。因此,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逐步开禁,病毒重新流入社会是很难避免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人都非常惊慌呢?这是因为这次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一种过去没有完全意识到,也因此很可能没有做好防御的“传播途径”。这就是除了“人流”之外,我们发现“物流”包括食品甚至各种工业产品也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除非我们断绝和世界的一切联系,否则这方面的“漏洞”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得以在下一次可能的大流行之前,发现了一个漏洞,打一个阻击战。


兵演!中国速度!


总体来讲,北京和周围地区的反应和措施是及时而有效的。我国建立的一系列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手段,在这次爆发中都发挥了作用。从疫情上报、人员追踪到普遍检测和患者观察,应该说都做得可圈可点。这次局部爆发后,在不到72小时内,借助全民健康系统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快就锁定了“新发地”和病毒来源。

这样一个中国速度是历史性,也为今后控制局部爆发立了一个标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局部爆发是对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练兵”的检阅,也可以说是在准备下一波可能的流行之前的一次难得的“兵演”。


614G病毒株?


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具体的结果,但是通过报道了解到,与这次爆发有关的病毒来自国外。而且有消息称,新病毒有可能更加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如果是这样,其实也不奇怪。不久前,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目前在欧美流行的新冠病毒株带有和中国流行的病毒株不同的变异。中国流行的新冠病毒株在第614位氨基酸位置上是天冬氨酸(614D)。而欧美流行的病毒株在这个位置上是甘氨酸(614G)。中美在这个新冠流行病毒株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在中国,614G的病毒株仅仅占不到1%,而这个病毒株在欧美的流行率高达20%~90%。由于这个氨基酸位于新冠病毒的S蛋白上,并且参与了与受体ACE2的结合,因此从计算机模拟结果看,这一差异很可能让欧美新冠病毒株具有更高的的传染性。这次流入中国的很可能就是带有614G的病毒株。

尽管如此,从北京对79名感染者(6月11日到6月14日新增确诊数)的诊断来看, 绝大部分感染者都是轻型和普通型,只有少数转为重症。当然,这些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是否会进一步发展,现在下结论恐怕还太早,不可掉以轻心。


深度改变饮食习惯  


那么,到底病毒是随三文鱼还是包装“飘洋过海”而来的呢?其实,在三文鱼或其他海鲜处理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人为的污染。

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再次给大家敲响警钟:即使一些看似无害的饮食习惯,在疫情爆发期间都可能成为病毒流行的“助攻”。因此,很多城市都发出通知不能食用生三文鱼。其实,不仅仅是三文鱼,其他类似的饮食爱好都需要改变。

必须承认,一旦某种饮食喜好成为普遍行为,就会催生规模化的生产、运输和分配。而这里的每个环节都埋有可能导致群体事件的“地雷”。

因此,以“世界吃货”自傲的朋友们要三思,并非所有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口中物。因此,在更高程度上改变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提高中国人的饮食文明,不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 结语 ★★★


张文宏教授等人已经多次提出,在发生可能的“第二波”之前,小规模局部性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既不能忽视风险,也不能因此而恐惧。因为与半年前相比,我们不但已经有了对付新冠病毒丰富的经验,在设备、仪器和诊断试剂方面也早已“鸟枪换炮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