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美博弈十大趋势预判

发布时间:2020-06-29 14:54:13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美博弈十大趋势预判


全球疫情已让近800多万人感染得病,超过40万人死亡,不仅引起恐慌,而且前期还让世界经济几乎停摆,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正常生产、旅游、商业往来和百姓生活。又逢中美贸易战和美国大选年玩“中国牌”,美国不再对中国研发、生产和贸易型企业十分友好。

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该如何判断时局和走势?又该制定什么对策来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呢? 


中美局势难以逆转,也不会断交

首先,伴随当今世界疫情和中美对抗所引起的经贸形势和外交氛围变化,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被打乱,全球化合作分工模式会被重构,且不会完全逆转。以美国特朗普主导的单边主义和对话经贸政策,会给生物医药产业界和投资界带来种种困扰。中美的蜜月期已过,贸易关税已从 3.1%(2017年)逐渐增加到12.4%(2018年),再到21.5% (2019年9月),后面可能会上调至25%以上。

即使已出现这么不利的贸易关系和环境(估计美国大选以后也很难有根本性改变),但中美贸易交往不可能中断。未来的关系应该是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双边企业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原料药中国份额下调,但地位难撼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国,地位很难撼动。市场调研显示,2019年全球有1822亿美元的原料药和中间体,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6.1%,预计2024年这个市场将达到2452亿美元。

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虽然中国的市场份额和产能利用可能会下调,买家仍然是欧美市场占大头,却不会很快出现订单大幅下滑。尤其是基本药物的原料供应,不是西方国家、欧美公司想变就变、想搬就搬的。

供应商采购的方式、订单量以及第二供应商也许会有新的考虑,会有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虑。但是,总体需求还是会增加,只是订单会分派到别的国家和地区,以往完全依赖中国或印度供应的情况会有改变。

中间体生产的中国供应量更大,但需要有更多环保、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考量,以及工艺改进和质量提升。

部分跨国药企会有重新布局考虑,比如赛诺菲打算在欧洲建立药物原料生产基地。但单一建设投资肯定不划算,竞争优势不明显。就像原先许多大型跨国药企在欧美的化学药合成生产基地,因为成本太高后来还是只能关闭。


新药研发当自强,机会在“中国优”

在新药研发领域,过去几年中美双方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和投资界都有许多密切的合作与交往。这种氛围将不再延续,至少今后几年很难再热。中国企业要更多依靠自己,加大投入、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最好的新药研发项目估计很难廉价获得。

不过,大药企战略性调整出局的项目仍有机会,但性价比未必是最好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早期合作与投资仍然有不少机会,只是程序上繁琐一些,阻力和干扰会更大。像这次Covid-19 疫苗、诊断试剂以及抗病毒药物开发,中美双方还是进行了不少合作项目的开发。

未来,新靶向、新分子、新器械和诊断试剂疫苗等研发,更多要靠双方各自的实力和阶段性互补合作。相较之下,中国资源丰富、基础较好、市场潜力更大的品种,合作机会多一些。


CRO外包需求仍大,新技术空间更大

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尤其是临床前的研发外包是中国的长项,已有很好的功底和基础,业务量和口碑也有较好的积累,许多业务承接的是国际知名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预测CRO中国业务将保持年化27%的增长,到2024年达到270亿美元市场规模。

从药明康德等CRO今年第一季度的业务增量看,CRO服务还是稳健的。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等不确定性,未来的CRO业务也许在增量和增幅上会逐渐放缓,但总体需求还是很大。

这与生物医药创新创业投资总量增加是匹配的。新的研发公司一定会更多使用CRO专业外包服务,本土需求也相当旺盛。CRO服务如果更专业化、使用更多新技术新方法,未来发展空间应该会更大。


临床开发商机很大,未来10年更强化

中国作为一个临床资源丰富的国家,临床试验审批和规则与国际基本接轨。中国的临床试验会有更多发展空间,国际合作也不会因为中美关系紧张而停止、放缓或减少。全球临床试验离不开中国的这块“宝地”,无论从病人招募、临床开发的性价比、质量和效率看,对国际大药厂都很有吸引力。加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谁会轻易放弃这里的临床研发和产品注册?

笔者认为,临床试验在未来10年将不断强化,既满足本国的新药研发需求,也要满足国外药企在中国同步上市和市场开拓的需求。

临床研究开发商机很大,但挑战也很多,人才争夺和受试者入组将是非常关键的。中国药企要走向世界,也许要有更好的临床CRO。若有实力雄厚的跨境服务临床CRO,将对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大有帮助。


中美跨境合作受阻,转向其他国家

由于疫情和中美关系恶化,在跨境合作方面,北美业务估计短期内会有不少负面影响,中国跨境合作估计会转向其他国家。美国生物医药企业也会选择性开展中美跨境合作。

中美学术界医学界的交流合作,目前部分受阻或无法正常开展。相信这方面的障碍是暂时的。因为生物科技和医学临床是与全人类健康事业相关的,互通有无、合作互助本就理所当然。现在由于政府和政客层面的干扰,让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跌入低谷,是很遗憾的事。

中美学术界和医学界的合作,未来会有新的氛围及游戏规则,或许需要走更多程序审批才能逐步恢复正常。


跨国公司中国业务调整,蕴含机会

跨国药企在新环境下,中国业务会做相应调整,但绝不会放弃这块市场“大蛋糕”。

大型药企在新药研发方面的优势会更加突出,尤其是全球临床试验及同步上市方面,条件日趋成熟。会有更多临床研发及学术推广的投入。同时,减少普药或专利过期药的投放力度,销售队伍的精简也是必然趋势。过去在全国各地的人海战术不再适用。

实力雄厚的跨国药企能否得到中国政府的优惠待遇,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将取决于美国对华贸易的相应政策。目前似乎有迹象表明,部分药企在中国的创新药前期投入会收缩,临床研究和学术推广也许会增大;部分适合中国市场落地的项目,会寻找中国合作伙伴联合开发。这其中有不少机会。


资本市场医药抗跌,赴美上市须谨慎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股指在2020年一季度上涨2.9%,而同期美国标准普尔下跌19%。不过,中国的VC在第一季度投资下滑46%。

不过,近期美国生物医药股指迅速反弹,目前已收复3月中以来的所有跌幅,总体形势看好。这与生物医药行业抗经济衰退的刚需有关。

相对而言,在中国的行业板块中,医药板块还是比较稳健的。疫情之后,各行各业的复苏中,医药板块也是比较看好。尤其是创新药的龙头企业,明显优于做普药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未来几年,中国医药市场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上市与并购的主体仍然是那些有成长空间的未来独角兽企业。

有一个趋势需要格外注意:中概股公司在美国会受到更严厉的监管和稽查,上市公司被摘牌的可能性增加。对于主业在中国的药企,未来在美国上市和融资的几率减少,路演也会受冷遇。相关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和相应调整。


“合规”之下,知识产权交易走旺

中美贸易纠纷的一个主要焦点在知识产权,所以未来双边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或贸易往来,会更加谨慎处理各自的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无论是合作开发还是技术转让授权,都会按严格而规范的程序走。遇到纠纷也会通过各自的司法途径,在知识产权法庭做最终判案。

因此,以往的合作,如果还没做好合规的安排和协议,必须及时补上,否则会面临中断和解除合作关系。

不过,知识产权合规交易应该不受影响。任何国内外创新专利,不可能都由原创者独自开发。必须通过技术许可和转让来实现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开发,相关的业务、交易和服务也必然越来越火。为了使信息和价值不对称的市场变得更有效,相关方面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服务。


高端人才之争,中美优势较量

由于中美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许多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是华人,未来在人才物色、培养和招募方面,中美双方将开展竞争。

真正的人才是可以自由选择去留的,美国有美国的优势,中国有中国的机遇。如果华人在美国受到歧视,部分华人专家会选择回国创业和从业。如果美国的创业环境更好,华人在美国融资和创业的可能性更大。若两边能互惠互利,有合作有竞争,这反而是好事。

中国方面,无论是企业、学校、研究机构还是医院及商业/投资领域,今后的产业发展都离不开高端人才。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中国可以为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好的科研创新创业环境和优厚待遇。


结语<<<


国际氛围和产业形势是严峻的,挑战空前、道路曲折,但前景依然是美好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在全球疫情控制和中美贸易纠纷的双重压力下,既不要悲观不作为,也不要盲目乐观。越是在危机面前,我们越要从长远着手,合理布局,沉着应对,要有开放式思维和心态。我们既要韬光养晦、对外不卑不亢,也要务实做事、练好内功。

眼下,我们既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也要发挥我们制造业的优势,重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参与国际公平竞争。唯有实事求是、努力拼搏、不断创新,才能度过难关、化危为机,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