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8 12:15:37作者:虞国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原料药涨价与掉价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一是受市场价值规律影响,需求量与供应量的差比将直接影响原料药的价格;二是人为操纵和管控也会影响原料药价格。此外,遇上一些不可抗的自然因素,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原料药突然变价,或一下子涨到浪峰,也会一下子跌到谷底。
供需矛盾加大
今年一季度,很多大宗原料药,尤其是抗生素和维生素,突然从谷底价一路上扬,平均涨幅在75%以上。这是年初所有制药企业都不敢想象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很多救命药断档,原本受价值规律调节的药品生产与销售乱了套。
一方面,各种药品需求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制药企业因为采集不到所需原料药无法生产,且受疫情影响开不了工,药品供需矛盾激发。
我国是世界上抗生素原料药主要生产国和维生素原料药生产第一大国,由于美国90%的抗生素原料生产外包给中国和印度。我国从1月下旬开始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一批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被迫停产,供需矛盾凸显,市场需求量远大于供应量,短期内涨价成了必然趋势。
原料药生产除了我国,大部分集中于欧美国家和印度,而这些国家新冠疫情肆虐,没有时间和精力生产原料药,原料药供需矛盾又一次加大,原料药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可能暂时难以解决。
国情决定市场
假如抛开国际因素,我国全面抗击新冠疫情战役已经进入新阶段,全国范围内基本控制了本土疫情患者的产生。各原料药生产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98%以上,可以基本满足本国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而且原料药的原料来源也基本在国内,价格应该在“全国一盘棋”的可控范围。
国家层面应该在近期拿出相应的调控政策和具体措施,抑制原料药价格无序抬高,更不允许人为因素导致国内制药企业因为原料药价格偏高而无法生产,步入层层抬高价格的恶性循环。4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3家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经销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罚没3.255亿元,开出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案件最大罚单就是一例。
“原料采购-原料药生产-成品药进入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定要从源头抓起,把链条上的价格都纳入可控范围,才能确保成品药大批量进入市场,满足需求。换言之,首先保证国内用药需求,多余的药品再销给国外市场,千万不能昧着良心发“国难财”。归根到底,什么样的国家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政策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市场就会还你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面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