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胶囊剂“点高面低”亟待创新突围

发布时间:2020-06-28 12:11:46作者:御风来源:医药经济报

胶囊剂是药品的主要剂型之一。作为胶囊剂的重要辅料,药用胶囊的使用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与其他口服药剂型相比,胶囊剂有更强的消费偏好和更高的研发效率,本届API China辅料展上,知名胶囊品牌悉数登台。

当前,胶囊行业正在快速复苏。如尔康制药不仅与恒瑞医药、海正药业、齐鲁制药等111家制剂生产企业开展关联审评审批工作,维护下游供给端稳定,降低因环保政策调控带来的供应风险,而且市场逐步释放,日前与加拿大公司签下7000万粒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一季度销售订单,还与海外客户签署了全年500吨淀粉的销售订单,辅料行业蓬勃发展。

1/3产能过剩

目前,总投资3.8亿元的普宁绿洲胶囊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备案通过,年产达300多亿粒的尔康制药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也已上线,胶囊行业的产能还会进一步提高。

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青岛益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世德坦言:“我国胶囊行业出现两极分化:以苏州胶囊、广生胶囊、益青、黄山胶囊四大家为第一梯队,其中,苏州胶囊有外资介入,其余三家国内企业也都与资本对接,这4家头部胶囊企业装机总产能达到1200亿粒/年;国内浙江一带的其他约35家胶囊企业成为第二梯队,总体年装机产能与四大家族相近,但两个梯队总体规模相差较大,前者每家产能都在200亿粒/年以上,而第二梯队的单个企业年产能能达到100亿粒就很了不起了。”他指出,全国30多家主流胶囊企业的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其他100多家胶囊企业只占20%的产能。目前,全国年装机总产能约3500亿粒,但有1/3的产能过剩。

当前,我国胶囊行业“点高面低”,怎么破局?“应由市场配置资源,优胜劣汰,行业会自我净化。如浙江一带的胶囊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所有装备加起来也就40多条生产线,而第一梯队一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就达到60多条。”张世德如是说。

后疫情时代,胶囊行业喜忧并存。喜的是,制药及膳食补充剂行业需求仍然旺盛,如连花清瘟胶囊全球需求不断升级;忧的是,全国就医量下降带来消费萎缩。

湖南尔康制药营销总监袁羽表示:“目前,公司的甘油、乙醇、氢氧化钠及蔗糖等原辅料都是单品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尔康制药原辅料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占比约五五分。我们剂型多、品种全,品质有保障,在市场竞争中会优胜劣汰。”

动物性胶囊仍是主流

观察展会上的产品结构,不少淀粉胶囊通过了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如素食协会认证、犹太Kosher洁食认证、穆斯林Halal认证、美国FDA注册和DMF备案等。很多人由于宗教信仰、崇尚素食的原因,动物是饮食禁忌,淀粉胶囊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谈到淀粉胶囊,尔康自2004年开始立项研发,历经十年目前已建成从上游原材料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物流仓储到终端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首个木薯淀粉胶囊产业化企业,目前淀粉胶囊制成的70余种产品已在欧美等10余国上市。

也有专家直言:“尽管如此,未来动物性胶囊仍是胶囊行业的主流趋势,植物性胶囊是其有益补充。理由是植物性胶囊成本高,受材料来源等各方面限制,虽工艺更可控、稳定,但配伍性验证仍是难题。由于胶囊成本占药品总成本的比重非常小,且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传统四大家族有规模优势,尚能与第二梯队的企业拼价格。”

当然,在制药产业链条中原辅料的角色定位也是挑战。“疫后复工复产,影响逐渐减弱,尔康的蔗糖等系列核心产品竞争力强,受环保因素影响未来肯定是优先发展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袁羽表示,尔康制药在现有药用辅料品种基础上,将持续加强新品种研发,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药用辅料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