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高位估值,新常态增长

发布时间:2020-06-28 11:38:54作者:魏默 综合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期投资看过来


今年1~4月,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43.50亿元,同比下降5.60%;实现利润总额893.6亿元,同比下降7.40%。收入和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但环比增速有所回升,提示复工复产后,医药企业经营逐步恢复。

近日,上海证券方面以六个月区间统计,发现医药指数上涨21.78%,跑赢沪深300指数22.55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器械子板块涨幅最大(上涨52.10%),这与疫情突发使得防控治疗相关的器械板块业绩确定、关注度提升有关。

目前,医药板块绝对估值和估值溢价率均处在历史高位。有机构预测,全年来看,由于带量采购扩围,非过评品种及耗材也将开始集采等多重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全年增速预计将在10%以内。未来,医药制造业的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或将长期维持在个位数水平。以下分别从供给端和支付端的情况,看全年行业发展预期。

供给端:创新产业链政策支持再加码

1.药品审评审批再提速,探索创新以外的转型方向

上半年,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发布,为药物审评审批再提速。与之前的流程相比,此次对药品注册增加了多个快速通道,缩短上市注册总时限,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

作为前述《办法》的配套文件,主管部门同时发布了多个征求意见稿,包括化学药品注册及变更相关配套文件、中药注册及变更相关配套文件,以及生物制品注册及变更相关配套文件,明确了更详细的药品分类。

在行业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下,许多具有一定资源、渠道积累的企业谋求转型,2类改良型新药或是易于实现的转型途径,同时进一步优化行业供给结构。

2.注射剂启动一致性评价,带动产业链结构优化

上半年,《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公告》挂网,此次发布的文件和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内容基本一致,维持了较高标准,意味着一致性评价工作将加速在化药注射剂领域开展。

数据显示,目前仅有30余个注射剂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超过3家企业通过的品种只有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00mg)。

从整体申报情况来看,截至5月20日,共155个注射剂有企业提交补充申请,其中,申报数量排名前十五品种的2019年终端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而申报数量排名前五的均为终端销售超20亿元的大品种,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一致性评价对于企业而言,将是品种选择、资源分配、产能实力、开发效率等全方位的考验,过评品种不可避免地将进行带量集采,市场集中趋势不可逆。

此外,由于注射剂给药途径的特性,处方设计、辅料选择比口服制剂的重要性更显著,因此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推进有望带动原、辅、包产业链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同时,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启动,会持续为CRO带来可观的订单。

支付端:优化医保效率 明确支付价格

在收支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医保局通过多种改革手段降低不合理支出,实现支出结构优化和支付效率优化。

1.多措并举推政策落地

今年3月,《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了医保改革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1+4+2”的总体改革框架。

接下来的几年内,改革重点还会侧重持续推进医保支付结构优化,控制药、械的支付比例,驱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价格优化。

为持续深化支付端改革,4月底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确定、调整,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支付、管理和监督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

2.带量采购持续扩围,强者恒强

第二轮全国药品集采于2020年1月17日开标,32个品种共100个产品中选,相关拟中选企业共77家。此次集采平均降价幅度53%,最高降幅达93%,其中降糖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慢性病常用药较大幅度降价。预计第三轮集采将在年内开展。

Insight数据库统计,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3家及以上的品种共有71个,除去已经参加“4+7”和第二轮集采的品种外,还有28个品种未被国家集采,这些品种很有可能纳入第三轮集采。

当前,多省市已开展针对非过评品种的带量采购。其中,3月20日,三明对8个非过评品种进行集采,都是抗菌药、质子泵抑制剂、降压药等领域的大品种。

带量采购的品种范围进一步扩展,意味着行业供给侧改革不留死角、持续深化。

从模式来看,未来带量采购可能会分成两类:一是过评品种纳入国家集采范围,实行国家集采;二是未开展或无法开展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可能会放在省地市甚至医联体等层面操作。

伴随带量采购的持续覆盖,仿制药原有的营销模式走向终结,其价格体系被重塑,比拼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品种的临床价值和技术壁垒,仿制药行业将持续向头部集中,强者恒强趋势更加强化。

3.耗材带量采购多省推进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2020年9月底前,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进行探索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全国已超过20个省市开始推进耗材带量采购方案。

尽管医用耗材非标化程度较高,但目前情况来看,带量采购依然能换来较大降幅(尤其是国产化程度较高的品种)。全国范围内,随着医用耗材全国带量采购的推进,耗材及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受益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进口替代。

(下期预告:疫情防控中的产业机会与中期投资策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