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武汉大检测传递三个喜讯 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发布时间:2020-06-10 15:02:10作者:王建新 主持来源:医药经济报

6月2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约两周时间,武汉市核酸检测近1000万(9,899,828)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300名,病毒检出率为0.303/万。而追踪密切接触者1174名均为阴性。这消息不但让在武汉生活和工作的人喜出望外,也让全国和全世界看到了武汉抗疫的成果。

严密隔离,才行之有效  

这次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病毒检测结果,传达了三个重要信息。一是病毒基因检出率出乎意料的低,二是没有发现任何带病毒者发病,三是也没有发现“人传人”情况。

由于这三点重要发现,我们有理由怀疑所检出阳性的300例有可能仅仅是残余病毒RNA片段,而并非活病毒。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有理由认为,在全国采取严密封锁和隔离措施之后,这个病毒很有可能已经在中国人群中消失。

这样的结果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这说明,即使是对于传播速度很快的病毒(比如R0 > 2~3),也是有可能通过严格的全社会隔离而切断传播并使得病毒消失。

“假阳性”和“假阴性”  

另一方面,我们同样也需要警觉的是,这一结果有可能被误读。

病毒基因检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灵敏和准确。正如其他任何临床检测一样,基因检测不可避免也是允许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通俗地讲,如果我们希望这个检测方法不要“放过一个敌人”,那么就需要降低确定“敌人”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误伤好人就很难避免,这就会出现我们说的“假阳性”。反过来,如果我们的要求是“不要误伤一个好人”,那就需要提高标准,结果就会出现“假阴性”。几乎每一个检测方法都不可能避免这样两种选择,最好的检测试剂盒也都是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个合理的平衡。

具体讲,大部分检测试剂盒,无论技术如何先进,一般都会有5%~10%的误差范围。以美国著名的LabCorp新冠病毒基因检测试剂盒为例,他们的目标是不低于95%的准确率。也就是说,可能有5%的感染者被忽视了。尽管在测试这个试剂盒的过程中,这家公司的结果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但由于测试人数有限,统计学结果表明,他们的准确率应该在70%~100%之间。

因此,从WHO到世界各国的卫生部门都指出,病毒核酸检测只可以作为临床确诊的证据之一。临床医生必须结合病人其他临床症状加以判断。大多数国家在检测时,一般也会要求被检测者有一定的可疑症状作为检测的前提。因此,如果我们采用核酸检测进行一般人群筛查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误差和误导。

“假阴性”人群不可忽视  

很显然,这次武汉大规模检测结果说明,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即使所采用的检测试剂盒的“假阳性率”为0.1%~0.01%(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我们也会发现成千上万的“阳性”,而不仅仅是300人。

因此,我们的注意点应该在可能的“假阴性”上。还是以美国LabCorp的试剂盒为例,5%的“假阴性”意味着有接近50万人被“忽略”掉了。即使用更加灵敏的方法把“假阴性”降低到0.5%,其结果也会有几万人。

除了试剂本身的固有缺陷外,如何采集和处理样品也非常关键。在这方面,研究人员过去几个月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数据,说明病毒检测结果会受到很多实际因素的影响。例如广东省CDC研究人员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采用不同的拭子取样可能改变检测的敏感度,鼻拭取样的结果就比咽拭取样要好很多。而其他样本,如唾液或血液,敏感度会更低。样本采集的时间也很重要,即使在感染过程中,鼻咽中存在的病毒数量也是不同的。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在症状出现的时间附近采集样本,以达到最高的检测灵敏度。

因此,虽然这次大规模测试结果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从流行病防治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更多地注意可能埋藏的隐患,绝不要再犯掉以轻心的错误。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