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互联网慢病管理价值无限

发布时间:2020-06-03 17:04:56作者:浩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挑战严峻,如何有效帮助慢病患者管理好疾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将慢性疾病指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让患者拥有更健康的生活,让社会疾病总体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传统的解决方案主要依赖医护人员较多时间的参与,但他们的时间很有限,如何提升管理效率,以有限的时间管理大量的患者,是传统慢病管理难以产生规模化影响的根源。互联网医疗以及健康可穿戴式技术等的发展,为慢病管理带来新的解决方案——互联网本身是基于多人协作的高效网络协同体,健康可穿戴式设备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便利的解决方案,再加上5G等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数据的网络流动变得更为通畅。

数据采集:更为便利

有效的健康管理必然基于精准而全面的健康及疾病数据。以往,高血糖患者、高血压患者、高尿酸患者等都需要到医院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才能了解身体的具体状况。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检测都能够逐渐实现居家完成,且数据的物联逐渐成为标准配置。

比如较为普及的心率监测,市面上最新款的大多数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都已经具备心率监测能力,不少手表、手腕还通过与科研院校、医院等的合作进行智能监测,能够对心律失常、房颤等风险进行预测。

各类便捷式家用血糖检测仪、智能血压计、尿酸检测仪、血脂检测仪等,也变得十分普及。智能血压计大多美观大方、体积小巧,用户只需要佩戴在上臂,就可以智能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智能分析提示用户风险。

对于监测频度要求比较高且为侵入式用户体验较差的监测(典型如血糖检测),技术也愈发完善。糖尿病患者每天可能会被要求进行5~7次血糖监测,这意味着患者需要每天用针头戳破自己的指尖5~7次以采血检测,其不方便程度可想而知。不少企业都在向微创和无创血糖仪领域进军,据悉,某全球巨头提供的已经商业化运作的微创血糖仪,通过贴在上臂上,就能够连续14天监测血糖,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除了疾病指标的搜集,日常生活方式数据如睡眠、运动、饮食、心理等的数据收集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前两者常见的运动手表或者手环就能够很便利地采集到。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不少大健康用途的APP通过给食物拍照,就能够自动甄别潜在摄入的热量及蛋白质等数据,进而智能提醒用户多吃或少吃。与心理状况有关的压力、情绪等数据,也能被便利采集到。

传统模式下,由于不便利、需要耗费太多时间、无法采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了患者采集健康、疾病基础数据连锁反应导致后续无法有效地及时干预与提醒,健康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攻克了其中难题,不少领域正看到突破性进展。而上述提及的多种类型的健康监测产品,不论是在线下药店还是线上医药平台,都很有市场。

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有了健康可穿戴设备采集的数据,怎么解读?下一步如何行动?虽然AI已取得不小进步,能够在某些领域给出建议和方案,不过,与慢病管理相关的很多领域还是需要专业人士做出判断。

医生能够根据数据来判断慢病患者当前的风险程度,当患者的某项指标风险特别高时,系统还可以自动通过电话等方式提醒医生,医生只需要把精力放在最需要关注的患者和点上,不用像传统方式那样需要自己或者依赖护士对患者的每个数据都进行检查确认,以识别有风险的患者。

当患者有进一步问诊诉求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医生的咨询或复诊意见。如需回到医院,可以在网上完成挂号以及预约避免过长的到院等待;如需购药,有医生处方、通过医药电商平台可以便利地购买到。一些O2O平台提供的急送药服务,在部分大城市已能做到30分钟乃至更短时间配送到位。

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其中的不少环节变得更为自动化与高效,如互联网公司通过微信群为患者提供保姆式的健康服务,其中的医生咨询患者在不少地方已经实现自动化,患者获得的回答是机器人根据知识图谱/知识库来进行的自动回答。

某知名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家庭医生服务,通过AI技术回答基本的常见问题、在有需要的时候再切换到人工,由专业医生进行回答。公司也因此获取并粘住了大量有需求的患者。

改善生活方式方面,不少互联网医疗公司引入营养师。营养师一边不断丰富相应疾病的营养餐谱,一边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建议。营养师的知识很快被机器学习到并成为自动化服务的一部分,减少了整个系统对于营养师质量和数量的依赖,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至少从服务价格上对用户变得更具吸引力。

围绕大众需求,互联网将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不同角色链接起来,所有的数据在平台上流转并对相关利益方透明:医生可以看到营养师的建议、护士随访的数据记录,并对患者的情况做更全面的了解和更精准的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治疗上很多时候患者需要的是安慰、是诉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些依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服务来解决。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医疗等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仍将是线下医疗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替代。

 慢病患者选择:

“服务包”多样化

对于患者来说,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状态,以往慢病患者要花钱的地方是医生的问诊费或买药费,今天患者购买的内容已经开始变得多样化。

患者可以购买一个慢病服务包,有药品费、有检测设备费、有医生的问诊费、有线下的若干次挂号费,可以权衡一年的总体疾病支出,选择是和以往一样零散的购买这些服务,还是打包式的购买年服务包。正是互联网,把零散的需要、许多实体提供不了的内容与服务有机整合,形成管理服务包。

患者还可以购买与保险结合的疗效套餐。一些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公司多年运营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并开始有提供疗效服务的信息。患者购买套餐后,如果按照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套餐进行管理,在一段时间后达不到特定的效果,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这样的套餐降低了患者选择门槛,让套餐的推广变得更为容易。

一些互联网公司还将医生的问诊与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结合起来销售给用户,智能音箱集成与疾病相关的诸多知识、药品说明、用药提醒服务等。患者在需要联系医生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智能音箱,直接获取医生若干次免费的服务。

“药品+药品”“药品+器械”“药品+服务”“药品+器械+服务”“药品+营养套餐”“药品+营养套餐+服务”“药品+保险”“药品+保险+服务”……互联网技术让药品、医疗器械、应邀套餐、医生服务、保险等诸多元素能够组合在一起,构建出各种满足不同特性患者诉求的服务包。年化的服务包购买本身就对患者提出了相应期限内要遵循医嘱、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诉求,构成了对患者的潜在约束,患者自身行为的有效调整,也将降低这些套餐背后的真实运营成本,建立多赢商业模式。

小结<<<

我国已有不少互联网医疗巨头在慢病管理领域开始了战略性涉足,几家大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均开出慢病管理副总裁这样的职位,专门商业化推广与运作慢病管理。另根据相关统计,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已达694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2177亿元。这个数据很可能把各类医药电商的购买都打包算在了慢病管理中。这些数据,折射出整个行业对于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特别关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