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 恒瑞医药加速推动民族制药竞争力升级

发布时间:2020-05-21 16:13:27作者:陈为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前,恒瑞医药与韩国CrystalGenomics Inc公司(简称CG公司)签署协议,以8775万美元交易总额将PD-1单克隆抗体卡瑞利珠项目许可给CG公司,同时获得CG公司的销售分成,实现又一次向海外输出创新药技术。

作为国内创新型的民族制药企业,多年来,恒瑞医药立足全球视野,按照国际标准推进技术创新,将“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在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智慧大脑和全球资源的同时,加快国产创新药技术、品牌和大健康事业融入全球,双管齐下、双向发力,加快推动民族制药竞争力升级。

聚焦全球创新 实现“创新出海”

技术创新是医药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也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守护。从全球药品销售额来看,创新药占了80%的份额,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创新药将继续主导全球药品市场。从SARS病毒到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对生命健康的威胁、公共卫生领域的风险,从未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而远离。医药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探索永无止境!

恒瑞医药高层多次表示:“在技术变革的大时代,创新起步较晚的中国制药企业,要想缩小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差距,必须顺应趋势,时不我待,加快提高创新药物的开发能力,创造和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恒瑞医药很早就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

时光倒流20年,恒瑞医药还是一家以开发抗肿瘤药和麻醉药为主的仿制药企业,当时国内没有企业做创新药。企业想做创新,既没有资金,也没有人才,更没有现成的“教材”。2000年,公司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后,第一件事就是在上海建立了创新研发中心,并花重金将美国顶级设计师“请进来”做专门规划设计,将国外一流的新药研发中心按照1∶1的“规格”在中国打造,为按照国际标准开展新药研究提供最坚实的“硬件”支持。

“筑巢”而“引凤”。恒瑞医药全球新药研发中心成立后,先后多次在美国招贤纳士,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被“引进来”,并融入到恒瑞的创新事业。截至目前,公司打造了3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士、博士2000多人,海外科学家200多人,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智力支持,并结出累累硕果。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恒瑞医药已有6个创新药上市销售,1个创新药申报生产,30多个创新药处在临床开发阶段,累计承担了4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申请了80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近300项国际专利。

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全球50%的胃癌患者在中国,跨国公司不愿意研发,我国晚期胃癌患者基本无药可用,阿帕替尼的上市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另一个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吡咯替尼凭借疗效显著优于同类进口药品而提前获批上市,为中国患者提供了疗效更优的产品。

在自有在研产品逐步“开花结果”的同时,恒瑞医药也不断将海外先进创新技术“引进来”,丰富产品管线,提高创新成效。

2016年11月,恒瑞医药引进日本Oncolys BioPharma的溶瘤腺病毒产品在中国进行开发;2018年,恒瑞医药与Novaliq GmbH公司达成协议,以1.65亿美元交易总额及销售分成引进德国Novaliq公司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药物CyclASol(0.1%环孢素A制剂)和NOV03(全氟己基辛烷);2019年,恒瑞医药与美国Mycovia Pharmaceuticals Inc公司达成协议,引进该公司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真菌感染,包括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和甲真菌病等疾病的专利先导化合物VT-1161(也称Oteseconazole)。

这一桩桩的“License in”案例,既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是恒瑞创新模式的进一步迭代,代表着中国制药企业不断立足全球视野来审视自主创新。

大力“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近年来,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左右,2019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9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6.7%,先后在美国新泽西、波士顿、日本名古屋等多地建立了海外创新研发中心,并在德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欧美日发达国家,构建全球创新体系。

目前,恒瑞医药已有10多个创新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开展临床试验,创新的足迹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去”。去年4月,公司创新药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Ⅲ期临床研究已在美国、欧洲、韩国和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123家中心同步开展。

技术输出是创新水平的“试金石”,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愿意为中国创新药技术买单,才真正凸显我国创新技术的进步。在这方面,恒瑞加速推进创新技术“走出去”,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除了此次韩国CG公司的技术许可,2018年1月,恒瑞医药将JAK1抑制剂、BTK抑制剂这两款全球热门靶点创新药分别许可给美国Arcutis、TG Therapeutics,里程金总额达5.7亿美元。据了解,这两款创新药“走出去”后研发进展顺利,未来有望给恒瑞医药带来来自海外市场的回报。

医药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工程,研发人员筛选出10000个化合物,只有不到10个能进入临床,最后只有1~2个能获批上市,这一过程需要十几年,投入十几亿元。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克服发展瓶颈,也能有效对接国际市场,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目前,在国际前沿的ADC(生物导弹)、免疫细胞治疗、溶瘤病毒疗法和基因治疗等新领域,恒瑞医药的创新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不断获得国际认可。2019年,公司入选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位列第47位;2020年,公司首次入选全球医药创新指数和医药发明指数排行榜,分别位列第13位和第15位,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制药企业。

瞄准国际市场 铸造世界品牌

伴随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享誉全球、遍布世界,但是“中国制造”的药品却难觅踪影。《我不是药神》电影的热映,深刻反映了现阶段医药制造在供给端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上个世纪90年代,面对国内进口药物昂贵又无可替代药物、患者无力承担的困境,恒瑞医药全身心投入到高端仿制药的研究,开展国际优势药物工艺开发,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首仿药,打破了国外新药市场垄断,替代进口,从而有效降低了医保和患者负担。

2005年前后,为了打造过硬的品质品牌,让这些高端仿制药不仅能服务中国患者,也能为全球患者服务,公司瞄准国际GMP管理规范和美国FDA质量标准要求,斥巨资将世界一流的设备“引进来”,不断提升装备水平,以欧美领先的制药机械企业如B+S、BOSCH、FEDEGARI等为战略合作伙伴,购置欧美进口生产和检测设备百余台次,打造国际最高标准的生产体系。

在此基础上,恒瑞医药进一步通过“引进来”,实现“走出去”。

一方面将“老师”请进来,让“走出去”少走弯路。早在2006年,公司就花重金聘请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美国昆泰到企业手把手、一对一地进行专业培训,经过反复学习,公司建立起符合欧美标准的生产质量系统。

另一方面,将“伙伴”请进来,让“走出去”有更宽的市场。公司将Sandoz(山德士)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请进来”,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全面审计,在深入沟通和了解的前提下建立了“利益捆绑、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随着双方信任的加深,公司也不断获得更多的订单和业务。

近来来,恒瑞医药按照“新”“特”“难”标准,推动具有稀缺性、差异化的产品“走出去”,已有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等19个制剂产品在欧美日上市,实现了国产注射剂在欧美日市场的规模化销售。

在这其中,注射用环磷酰胺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原研产品,多西他赛注射液被美国FDA指定为对照标准制剂RS,即其他同类产品在美国上市销售必须与恒瑞公司产品质量标准一致,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美国FDA参比制剂产品,充分表明公司产品质量水平得到国际最高质量体系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制造的药品真正“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民族制药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契机,也为恒瑞医药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公司与俄罗斯、捷克等国家的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东欧医药市场的开发,并进一步开发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医药市场,做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剂出口。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恒瑞医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设立了“一带一路”扶贫基金,开展“一带一路”屯垦戍边、温暖边疆项目,并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中亚健康论坛,助力在 “一带一路”沿线打造国际性医院。

此外,恒瑞医药连续多年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活动的协办单位。2018年,公司作为企业发起人捐赠5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医学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公益基金,用于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交流培训,让民族制药的品牌也进一步融入世界。

聚力大健康 营造大格局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必须具有合作和分享意识,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充分调配和利用全球资源,聚力大健康事业,营造出产业发展的大格局。

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后,恒瑞医药充分利用自身海外资源,在疫情初期紧急启动全球采购,联系海外供应商购买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前线,将海外防疫物资“引进来”,陆续向全国慈善机构、卫生部门、疫情重点防控机构和医院捐赠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防护物资。

在海外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恒瑞医药克服困难,推动高品质药品“走出去”,全力保障海外市场药品供应。如比利时政府急需的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公司加班加点安排生产,克服国内航班少、运输困难等问题,第一时间将药品运送至比利时,解决当地政府的燃眉之急。

疫情期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恒瑞医药助力中意医疗机构开展多场视频连线,重点包括武汉市第一医院与意大利国家老年医疗与科学研究院视频连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与意大利维罗纳大学附属医院视频连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意大利巴里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视频连线等多场分享疫情防控经验的在线“云交流”,活动得到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未来公司还会陆续推出国内医疗机构与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医疗机构的视频连线,让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成果“走出去”,助力世界早日赢取战“疫”胜利。

作为一家民族制药企业,多年来,恒瑞医药积极参与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对外交流合作及医学人才培养项目,推动与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建立深层次、常态化合作关系,如:美国梅奥诊所、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英国剑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法国公共卫生学院、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奥地利维也纳总院、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等。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为国内医疗机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搭平台、建渠道。

一方面,开展哈佛医学院专家来华巡讲、意大利专家中国行等系列项目,将顶级专家和好的项目“请进来”;另一方面,组织多次中国卫生领军人才赴哈佛大学等多个机构研修和培训。为此,公司在哈佛医学院专门设立了“中国医学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希望通过海外基金的设立,帮助中国医学领军人才“走出去”,补齐学科建设短板,提升科研水平,助力大健康事业发展。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呵护健康是制药企业矢志不渝的事业。恒瑞医药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将民族制药企业的初心使命与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并推动民族制药竞争力持续升级,走向世界。

QQ图片20200521161429.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