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店“去医保化” 政策分化带来哪些市场变局

发布时间:2020-05-21 16:08:35作者:上海滩小药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介绍了多方面的内容,第2章聚焦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进入和调出条件,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讲述药品目录如何使用、医保费用如何支付的问题,第5章论述医保用药的监督与管理。本文就第2章的核心内容对药店的影响进行分析。

明确医保药品调出机制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受热捧

近几年药品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包括对辅助用药进行重点监管和限制使用。相应的,此次意见稿中十分明确的一条是:被有关部门机构列入负面清单的药品将会直接调出医保支付目录。这决定了某药品一旦在市场出现恶劣风评、药品回扣等问题,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该药品将被直接剔除出医保支付体系。在笔者看来,这将促使药厂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更加珍视自己的声誉,市场相对来说也将更加透明。

另外,第2章第1节中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基本药物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要按规定程序纳入药品目录。其中的意义在于,明确了创新药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换言之,即使是国产仿制药,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家技术,未来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创新药企业将会受到市场的热捧。如此可见国家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可以预见,未来关于药品知识产权的管理相应也会更严格,将来的要求也会更高。

10类药品不纳入医保目录

社会药店“去医保化”猜想

这次意见稿明确了10类药品不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其中包括滋补、保健药品、乙类OTC药品、含国家野生动植物药材的药品、精制饮片,还有预防性疫苗、避孕药品等。以上这些品种往往是社会药店的核心利润或销量品种,而这些品种不纳入目录的范围,或将导致短时间之内相关品种销售量的下跌。其实,医保个人账户早有争议,其弊端包括在零售端的滥用,一方面给医保资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给监管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从而引发对于社会药店“去医保化”的猜测。

或许有人疑惑,为什么药店会全面“去医保化”呢?其实这个逻辑并不难理解。我国医院数量众多,层次结构分布合理,即使患者旁边没有三甲医院,也有二甲和社区医院作为补充。再退一步,就算没有公立医院作为补充,还有大量的民营医院和私立高端医院。而这些单位是医保支付的主体,一般来说地处核心地段,信息数据详实明确,也便于管理。药店在医保支付体系中,仍处于一个边缘性的角色,但其用药的金额却不可小觑。一般情况下,前往药店的顾客也是出于自我保健或轻症自我医疗的目的,这给监管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监管的触角涉及到药店的方方面面。而在全国范围内星罗棋布的小型、中型药店,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可能是将乙类OTC不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的初衷。

专家意见更被重视

综合评价走向专业化

关于药品政策评价方面,全球的政策趋势也是逐渐走向专家化、专业化。比如英国nice的评价系统,就采用专家评定加药物经济学方法的模式来评价某一类药品是否纳入的医保。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一个评价的根本性的问题。药品纳入医保,不能仅看价格,也不能仅看药品质量,需要综合评定该药品的真实价值。而一个药品的真实价值很难评定,因此,意见稿中明确提到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模式。但是采用综合评价,仅仅是采用了综合的数据来源(例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等),最后的评价可能要依托于专家分析意见和决策层的最终意见。

其实第2章第10节中已经把综合评价的最后结果,其最终目的提出来了——为了筛选药品、剔除药品。这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在相同质量的领域中,价格和费用明显偏高,且没有合理理由的药品;二是指临床效果不确切,可以被更好替代的药品;三是指其他不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等条件的药品。

药店为保健市场主体

医院成为医保药物重点 

这份文件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医院变成医保药品重点管理的核心单位,而药店基本排除在这个体系之外。因为药店的临床用药数据收集几乎是一项很难完成的工作,但是医院临床随着信息系统的逐渐改进和对接,相关的数据获取将变得更加容易。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国家对药品的使用动态和用量信息的获得将变得更加及时、更加准确,对医保药品的筛选也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随着这次新冠疫情的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人们保健意识崛起,未来将更加注重个体健康和保健。因此,保健产品将成为社会药店发展的重大方向。可以预测,在药店“去医保化”以后,对药店销售品类的管理也会逐渐放开,比如保健食品、奶粉等。

总之,这次意见稿涉及的政策可能是国家医保政策在药店和医院市场分化的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