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集采中选:市场操作不能停

发布时间:2020-04-30 17:59:38作者:特约撰稿 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集采中选:市场操作不能停


5月1日,武汉将正式执行网上采购。同日,湖南省抗菌药物专项集中采购中标结果落地。两者都有一个相似的共通点:部分或全部药品中标价采取“隐藏模式”,不公布价格。

无论是国采还是省采,大幅降价和带量采购都是大势所趋,医药企业必须正视这个现实,集采中选是厂家的必争之地。但即使中选了,也不是高枕无忧,更不能像有些厂家一厢情愿地那样认为:“中选后,市场就不用操心了,管好生产、提供好产品就行了。”只做好这些显然不够,还要考虑如何操作的问题。


普药护品牌 新药做推广


首先看产品情况。中标产品按竞争激烈程度分为强、中、弱三种。竞争强的产品一般生产厂家多、产品老、利润低、终端用量饱和。这样的产品虽然标内市场是你的,但有一个在原来基础上上量的问题,合同采购额满后和标外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此类产品的价格很低,不可能有多余费用来做市场,只能当作普药卖。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还要做品牌维护,以期在标外市场和医院公费余额中自然走货增加销量。

竞争弱的产品生产厂家少,报价差别大,产品新,市场空间大,利润丰厚,还处于市场的上升期,有的产品仅有一家国外企业、一家国内企业生产。有的中标企业过去市场销售力量薄弱、没有市场基础,医院市场也刚接触,有的地区还没有大规模使用。这样的产品必须拿出相当的精力做推广,一是为了产品品牌,二是树立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品牌,还能起到引入其它产品的作用,尤其是注意对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竞品进行战略区隔,以长久地占领市场。


高举高打或精准招商


其次,看企业现状。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高举高打,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在市场终端做足工作,即使个别产品利润较少也要全力以赴,用其它产品的利润填也要撑下去,等其他企业熬不住了,市场就是你的了。

新兴高科技企业只有一个好产品,本身没有营销队伍,就要考虑如何提高覆盖率,其余市场精准招商仍不失为事半功倍的方式。重点地区还要建立自己的队伍,以点带面取得几个城市的突破。合同营销模式也是一种选择,只是要注意合作伙伴的实力和信誉。之前有的企业就是因此互生嫌隙,不欢而散。


标外市场“价格战”


第三,看市场大小。市场太小的产品,销量小,没有很大的腾挪空间。高价中标尚可,若低价中标,在标外市场就如同鸡肋:做市场吧,没有费用空间;不做吧,又不甘心把市场拱手让给竞品。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价格相当就是一场“白刃战”,如果对方价格比较高,不妨顺势打一下“价格战”。


双跨市场慎重操作


第四是双跨市场,主要针对口服、外涂等剂型。针剂虽然药店有售,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跨品种。本来带量采购和药店关系不大,可一贯尝着处方外流“甜头”的药店,现在因为医院药价更低面临患者流失的尴尬,纷纷主动要求与带量采购一样的政策。

这对企业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原来就有OTC操作的,可以顺势做大,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以处方药为主的企业要慎重操作,以品牌宣传和不断货为主。


DTC药店延续处方量


重点还是第五项,即DTC药店的操作,这可能是处方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做得好,即使下一轮集采未中标,也可以在临床用药持续以前的销量,在标外市场分得一杯羹。另一个方式是,抬高零售价,让利药店,让药店保持首推。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产品和竞品的情况,如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用药可以如是操作,特殊病种还是与医院保持一致为妥。


按市场容量调动资源


第六,研究单个产品真正的市场容量。带量采购是由医院报量,虽然上报的量结合了过去的用量,但毕竟市场是变化的,会导致所报量与终端市场实际容量有所差异,尤其是新推出的品种,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各种工具测算产品的市场容量,做到心中有数。经过测评,如果真正的市场容量与采购报量差不多,就可以少投入一些精力。如果市场容量比采购报量大得多,就要调动更多的市场资源,包括生产能力、原料供应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市场容量比采购报量小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防止特例发生。


导入数字化营销


第七,导入数字化营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9年公立医院第一终端增速降至4%以下,零售市场终端增速约7%,而医药B2C市场增速超过40%。可见,医药电商市场已经成为一股快速增长的新势力,未来必将改变我国医药市场的终端格局。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目前新兴的医联体、网络医院和各种电商平台。如果能打通医保付费环节,市场潜力将不可小觑。因此,医药企业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布局,让中标品种无缝隙链接,把市场份额做到最大。

 

标内市场量力而为


在带量采购压力下,一些企业剑走偏锋,采取了一些极端的做法:有的为了中标报出不正常的低价,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营利只能牺牲质量、信誉等;有的企业因为GMP不达标退出中标市场;有的中标产品供货出现问题;有的中标后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成本高,营利渺茫,转而与政府协商改包装以降低成本。长远来看,这些做法得不偿失。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竞品的机会。如白蛋白紫杉醇因外资企业GMP未能通过审核而下架,另两家中标企业因此扩大了50%的市场份额。再如阿托伐他汀,有的企业因成本较高无奈报出高价退出国采市场,有的还苦苦支撑,指望捱过政策过渡期。降价争取标内市场固然重要,但还要看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争一时的市场拼尽老本,可能只是强弩之末,市场有了,利润却没了。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