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保在线支付破冰 互联网医疗借势破局?

发布时间:2020-04-26 17:03:19作者:本报记者部来源:医药经济报

医保在线支付破冰 互联网医疗借势破局?


导语: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举国之力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以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等为代表的线上医药服务开辟了“抗疫第二战场”,为缓和临床一线诊疗服务压力,释放院内医疗资源,满足公众日常就医用药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

事实上,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家医生的诊断,线上医药服务已经不是新鲜事物。随着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等在线医疗用药服务市场发展,线上服务逐步延伸出视频、语音通话、O2O送药等多种方式,但收费和医保支付相关问题始终让部分患者保持谨慎态度。

去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医疗收费的基本原则,被行业视为“重大利好”。

此后,国家医保局逐步加强对各地的指导,支持各地医保部门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据初步统计,目前江苏、贵州、甘肃、四川等省份全省或部分地区已出台远程医疗价格、报销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为满足疫情特殊时期公众就医用药需求,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医保在线支付破冰,是否意味着线上诊疗医药服务市场正在迎来全新的政策拐点?如何审视未来线上线下的医药服务关系?如何把握院内院外医药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TIM图片20200426170346.jpg

TIM图片20200426170401.jpg


嘉宾

刘运江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

Stephane Mascarau  施维雅中国区总经理

于  刚  1药网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

杨文龙  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

谢方敏  健客CEO

焦  桐  金山云健康医疗大数据生态群总经理


医保在线支付

线上线下融合加速


疫情期间发布《指导意见》,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医保支付正式落地实施,从整体来看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焦桐:从2015年“互联网+”医疗开始布局实施,打通医保支付、提供报销凭证、解决物流配送等一直是全行业关心的问题。疫情期间,催生了医保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从目前政策内容看来,这是一个防疫期间的临时政策,其期限持续多久,是否会在国内疫情结束后取消,这是目前无法确定的,而且纳入互联网远程诊疗医保支付的核心模块是“慢病”,以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常见病为代表,其他的慢病有多少种,医保支付覆盖哪些,依然有待进一步明确。

新政提及的“可开具电子处方”“线上购药入医保”政策突破备受市场关注。新冠疫情以来,线上服务量是否有所增长?

于刚:疫情让互联网医药健康的社会价值得到肯定,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医药卫生监管部门连续发文鼓励互联网医药医疗行业发展。整个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还会持续加速发展,市场会进一步扩大,预期疫情后医药交易方面可能会出现三个趋势:院内到院外、线下到线上、诊药分离到诊药合一。

事实上,从药品的交易来讲,由于疫情影响,医药平台新增的大量新用户不会到医院去看病再到药店买药,部分慢性病患者和常规轻症患者会通过在线问诊后直接通过平台购药。疫情期间,1药网APP注册用户数增长超过500%;慢病新用户增长超过300%;在AI问诊的辅助下,单个医生每天处理问诊量达到300人次。目前行业整体还是处于一个初期阶段,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

杨文龙: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瓶颈因疫情“催化”踏上快速通道,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或将逐步向全国各个城市铺开,值得期待。由于医保的属地化管理特性,新零售的自营药房、线上线下一体的本地化服务模式将会成为医保新政最重要的受益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有利于互联网医药、互联网医疗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医药新零售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从线下走向线上,愈加习惯“网订店送”服务。叮当快药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叮当快药订单量达到平日的8倍,在高峰期用户访问量达到平日的50倍。

医保支付推动线上医药服务发展,无疑让线上渠道更具想象力。中国疫情防控趋势向好,远程在线医疗可否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

Stephane Mascarau:医疗开展的首要关注点始终是患者。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互联网医院通过数字技术平台为患者提供远程门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是传统医院的有益补充。在2020年初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注册医生和患者在线用户和访问数量激增数倍,说明患者对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远程、灵活就医方式需求激增,这也将逐步改变患者,特别是慢性疾病患者的就医习惯。

互联网医疗已经进入了3.0时代,数字化创新是近年来施维雅中国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面对新冠疫情,施维雅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多个数字化服务项目;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更多基于数字化医疗为医生、患者服务的需求和机会点,为后续更全面、创新的平台合作、功能开发和业务开展明确了方向。

于刚: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此次疫情让更多用户真正触及互联网医疗、体验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将会大大提高互联网医疗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率;对消费者来说,通过这次疫情期间提供的服务,将提升对线上问诊的信任度,部分用户或养成线上问诊的消费习惯。?荩(下转封3

整个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的线上和线下渠道各有优势,比如线上的优势首先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可以7×24小时服务,不受货架限制,有实时数据,可以追溯。

疫情期间最重要的优势是避免交叉感染。线下也有优势,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不可取代的,比如有各种各样的检测,需要X光、抽血、CT、超声等,还有线下医生和药师可以面对面沟通,患者可以看到药,看诊之后即时可得。所以线上的方式更适合慢性病患者,非急病、重病。将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是互补的,不是互相取代的,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的。

1药网目前在尝试的是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把传统的线下药店升级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药诊店”,“云店铺”“云诊所”和“云库存”服务让药房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如“云诊所”就是为实体药店接入互联网诊疗服务。当患者到达药房,想买药但没有处方,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填上相关信息,提交问诊后,医生会通过视频或者电话图文的方式,与患者沟通病症、过往用药史、用药禁忌等相关诊疗内容,诊断确认后会开具用药处方,患者购买就可以了,如果接入了医保,还可以当场刷医保卡买药。整个问诊流程只需要2~5分钟,不需要跑医院,避免增加感染风险。


打通院内院外

处方药市场如何应变


“三医联动”背景下,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一直致力于推动院内院外处方药市场结构性调整。未来院内院外的医药服务角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刘运江:在疫情开始之前,全国已经推动了“智慧医院”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线上远程诊疗、处方流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这些工作一直在推进。处方流转和医保支付调整之后,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在线诊疗,这些都是“智慧医院”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医联动”改革,院内药品“零加成”销售,患者无论在院内药房拿药还是院外药店拿药,处方流转后基本可以做到一致;具体到肿瘤领域,临床医生治疗用药过程中会存在经验用药的情况,如何规范和约束,处方审核如何来做,未来医院院内药学部的职能和责任都会有很大变化。我认为未来院内药房还是会继续存在,毕竟住院患者仍然需要院内药房管理药品,门诊患者就不同,患者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购药用药都不存在障碍,“从院内到院外、从线下到线上”应当是大趋势,也符合政策导向。

焦桐:目前大部分的公立医院药品都实现了药品价格“零加成”,而在院外的药店,药店经过药师的审方,确认药方合理合规合法,然后通过配送商送到患者手上,客观存在院内与院外的价格差问题。

慢病诊疗是长期消费,患者也会考虑就医成本,而医保报销花的是“大家的钱”,这就需要在药价方面平衡院内外价差,实现公平。然而我国公立医院是免税的,院外药店和医药公司不免税,如何实现药品“零加成”则成为一个系统问题;另外,在互联网诊疗和外延处方提供电子发票也应尽快提上日程。对于后续政策,还需要明确医保定点药店和非定点药店的核心区别,规范医院药品和药店药品的名录,填平价格差,让患者的就医成本透明可控,防止慢病患者中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人群因就医价格差无法接受这种就医模式。

由于医保控费等因素,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选择“外包药房”或“供应链托管”。医保在线支付破冰,是否会催生新的线上医药供应链模式?

 谢方敏: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是“互联网+”医疗行业里程碑式的发展,但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互联网+医”“互联网+药”“互联网+险”非常复杂,需要相互配合,所以我们并不觉得线上和线下存在什么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监管是重点也是难题,电子处方流转很关键。

需要指导用户如何合理规范地用药,对于每一个用户提交的订单,涉及到的药品都会在后台进行严格审核,过去全靠药师的人工操作,现在引入了人工智能(AI)的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了审核效率,这样也确保了用药安全环节可控性,而且健客拥有互联网医院,入驻的医生也可以给用户进行具体的专业性指导,确保用户通过健客平台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用药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药品。

医保线上支付已经在部分城市落地,确保资金安全一直是医保线上支付的核心。线上新零售需要怎样排除发展隐患?

杨文龙:以叮当快药为例,目前在深圳地区已经率先开启了“医保到家”服务,该项目由深圳医保局指导完成,已实现与医保系统数据打通、实时同步,同时重点解决了医保资金安全和用户用药安全两个问题。

在确保医保资金合规使用、降低风险方面,通过用户实名认证及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针对系统采集到的多维度数据综合评估,精准判定用户身份真实性,以及用户与所购药品匹配性,有效防范风险;此外,平台用户从在线问诊到下单购药、医保支付的全流程数据得以完整记录实现可追溯,这不仅进一步提升资金安全性,更有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医保资金的管理。

谢方敏:早期存在不少的互联网医疗先行者试图通过“砸钱”的方式将用户与平台挂钩,然而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逻辑并不适用于医疗。先通过资本形成模式,再利用资本倒逼政策改变是很多企业进军互联网医疗的模式,然而用户的意愿一直都停留在浅层次的低频消费。虽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已找到一定的盈利模式,但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的成本投入和战略布局。

中国医药诊疗服务始终离不开解决“看病难,买药难”的问题,所以互联网医疗企业研发的每一款产品,还是要围绕解决看病的问题,即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建立一套运营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让更多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