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如何正确看待小型新冠试验结果

发布时间:2020-04-12 20:56:18作者:廖联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和重症病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于治疗性药物和预防性疫苗的期望也日益高涨。而对于各国的推荐方案,相关讨论也不绝于耳。一边是大众(甚至包括医疗卫生专业的人士)对小规模研究表现出来的疗效寄予厚望,一边是坚持循证医学的专业人士疾呼新冠病毒可能摧毁循证医学。

WHO在官方推特上也再次表述:“目前已经和正在开展许多临床药物试验和临床研究项目,绝大多数属于小样本量、观察性和非随机性试验,很难得出正确结论或提供证据证明哪些药物有效,有可能危害大于获益”。


无法给出确定结论!

法国小试验为何不受认可?


的确,对于从事新药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讲,发现一个有效药物可能是一生唯一的一次幸运天使降临,比如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奖。在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期间,更多是同情性治疗,临床观察性的疗效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无法说明某个药物的普遍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各路媒体都在大肆评论,但专业人士只说“无法给出确定结论” 。

以最近氯喹/羟氯喹+阿奇霉素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为例。首先,这是一个小样本临床试验,治疗组26例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其次,治疗组有6名患者退出,使得试验组样本更小。其中,羟氯喹+阿奇霉素联合用药组只有6人。正常情况下,该试验结果很难被同行认可而发表论文。但是,在当前疫情紧急的情况下,该初步试验带来了线索,提示了具有进一步验证的必要性。

无论新药还是老药新用,或中医中药,药物疗效验证都要遵循专业共识和标准。比如:样本量(入组人数)多少才能回答和验证疗效?样本量如何确定? 试验组人数“脱落”多少就需要重新设计或此试验结果无意义?


小规模试验无用吗?

当然有用!为大型试验提供线索

  

当然,小规模临床研究提供的有价值的线索,业内人士是不会忽视的。

2020年3月22日,欧洲宣布开始一项代号“Discovery”(发现)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OVID-19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该计划包括3200名来自比利时、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和英国的欧洲患者,其中法国至少有800名住院患者将参加。研究由里昂大学医院Croix Rousse医院传染病和热带病科的传染病学家Florence Ader领导。

他们分析了有关SARS和MERS冠状病毒的科学文献和中国第一批关于SARS-COV2的小规模研究的数据,结合WHO的建议,最后决定首先评估雷米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β和羟基氯喹。具体治疗方案和分组为:1)标准治疗;2)标准治疗加remdesivir;3)标准治疗加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4)标准治疗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β干扰素;5)标准治疗加羟基氯喹。

这是一项随机、标签开放试验。每个患者治疗15天后将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这项试验的最大亮点是它的“适应性”——无效的治疗方案会马上被放弃,并由不断发现的其他有前景的药物取代,最终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这项试验的数据也会作为另一项国际临床试验的一部分。而该项国际临床试验不久后将在WHO主持下开始,代号“Solidarity”(团结一致)。最终,将会得到一个确切的结论。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