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医保不会为品牌 支付高溢价

发布时间:2020-04-12 20:08:21作者:贺昊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来源:医药经济报

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付费。也正是因为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付费,所以企业才会去追求构建自己的品牌。就品牌的价值形态而言,针对不同的业态,品牌的价值也有不同:对边际成本递减的,品牌价值一般是规模;对边际成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品牌价值大多是高溢价。这在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中,分别对应着成本领先与差异化两种战略。一般而言,这两种品牌价值形态存在着互斥的关系,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随着技术创新、文化规训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规模与溢价之间的界限也慢慢变得模糊,高溢价伴随着大规模,在“苹果”手机出现后成为了可能。向苹果公司学习,几乎成为业界一致的品牌心得。

那么,当患者逐渐退隐到幕后,医保受托成为医疗领域最主要的支付方时,医疗领域还有品牌存在的土壤吗?或者,医保会为医疗品牌付费吗?


医疗品牌价值常规形态


可以想象,在医疗领域还没有医保存在,或医保已经存在但还没有出现预付费(PPS)或打包付费机制时,患者与医疗产品、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与市场环境类似,医疗产品,比如药品、器械等的品牌价值一般是规模化,医疗服务的品牌价值一般是高溢价。当然,随着技术创新等各类品牌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医疗领域里,规模与高溢价也可以共生共存,比如专利药、新设备等。

而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因为是以人为核心,边际成本变化不大,因此主要是高溢价,但随着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出现和发展,以品牌复制连锁为主要模式的规模化也开始出现。也就是说,从常规形态而言,医疗领域的品牌价值形态也在向高溢价和规模化并存靠拢。


医保付费变革使品牌价值单一化


在医保介入尤其是付费方式变革由按服务项目付费转为预付费(PPS)或打包付费以后,药品器械和医疗服务与患者的关系都有了变化,品牌价值也趋向不同。

对药品或器械来说,现在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由于医保的介入,通过集采、医保谈判等措施,大幅降低了进口药、专利药的价格(器械比如耗材也将步其后尘)。其降价保质的关键是质量一致性评价。也就是按效果或结果付费,而不是按品牌付费。这种经济逻辑的反转,对药品或器械来说,在医保覆盖的医疗领域内,品牌价值就可能由原来的价格与规模并存转向追求规模化。药品器械的品牌价值变得单一。而存在于医保覆盖范围外的高溢价将只对应创新药,是对创新的对偿。


医疗服务应“同病同价”


同药品器械一致,“按结果(效果)付费”也应该是今后医保对医疗服务付费的原则。因此,与结果(效果)之间没有明确关系的一些当下还很重要的付费因素,就应该会被忽略掉、改革掉。比如医院级别和职称,这些虽然都是当下医疗机构品牌价值或品牌影响力的来源,也是当下医疗服务价格差异化定价的依据。看一个感冒,博士看、学士看、主任看、主治看,价格应该一样。医疗服务是一项资格服务,所设定的资格门槛既是这项服务的质量保证,也是这项服务价格的决定因素。医保没必要为超越这个门槛的高资格给付高价格。也就是没必要为所谓品牌付费。同理,一类病组,如果依照设定的门槛标准,一级医院可以接诊,三级医院自然也可以接诊,那么,价格也就应该是一样的。“同病同价”应该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一项关键原则。倘若仍然按照过往的依据不同的级别支付不同的价格,医保的控费目标就很难达成,而且“虹吸现象”会持续存在。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同病同价,那基层医疗机构岂不就更无人会去了吗?这点,其实通过设立“守门人”机制,即将医保的接入端口赋能给基层医疗机构,或者是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并由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审核就可以解决。当下的差别报销机制,对缓解以至扭转高等级医院虹吸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作用不大,患者在“生命无价”理念的作用下,基本会无视这些差异。现时高资格医生、高等级医院门庭若市,而低资格医生、低等级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应该已经证实了这样的判断。过度医疗有时也意味着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的浪费。而通过将医保管控赋能给基层,通过合理就医真实构建长期的连续医疗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在连续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吸引资本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与建设,吸引人才,也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追溯责任,降低医疗总费用的有力举措。


结语<<<


医保不会为品牌支付高溢价。在医保没有覆盖的医疗服务领域,比如高端医疗服务,品牌价值仍然会按照其常规的形态存在,既可以高溢价,也可以通过连锁予以规模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