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新试剂盒获批 CT+AI还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0-03-31 22:57:08作者:本报记者 李蕴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新试剂盒获批CT+AI还有用吗?


2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3家企业3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钟南山院士在次日的一场远程会诊会上表示,此次获得批准的两个比较合格的试剂盒,能够在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第7天或发病第3天就检测出来,对于快速鉴别病人是否感染病毒,以及进一步确诊很有帮助。这是否意味着影像学在COVID-19诊断中的作用被削弱了?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发力的CT+AI已无用武之地?


快速填补爆发性需求


“病毒核酸检验阳性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金标准,而影像学在COVID-19诊断可发挥病变检出、判断病变性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以及出院参考依据的作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敏鸣教授强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因患者所处地区、感染途径、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以及个体免疫状态而有所差异,“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而在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把CT影像作为诊断方法的建议也来自临床一线,当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等专家曾呼吁,采用 CT 影像作为此次新冠肺炎主要诊断依据,及时收治、及时隔离高度疑似病患。

在2月初有相关AI辅助产品上线运营的零氪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在1月28日决定启动研发。当时,疫情刚开始爆发,国家卫健委网站1月28日凌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明确了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该企业与一线防疫的各大专家沟通了解,结合诊疗方案,发现试剂盒严重不足,而影像诊断可以作为补充,辅助一线工作者。该公司马上与相关医院合作,基于对应的病毒性肺炎影像数据,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选型,产品人员设计产品功能和形态。2月初,产品研发成功后,开始对接部署发热定点医院,上线运行。

从目前上线的多个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CT系统来看,解决疫情防控出现的快速诊疗能力出现结构性缺失问题可说是开发者的初心,通过CT+AI的方式,可以协助医疗机构辨别感染者,为快速隔离、诊断、治疗争取时间。1月28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正式上线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CT影像评价系统也是如此。


临床应用价值仍在


在第六版诊疗方案中,“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仍然是接触隔离出院的必要条件之一。

据了解,每一名新冠患者从入院到治愈出院,至少需要拍两次CT(重症、危重症患者更多),每一张片子多达 600~800 帧,放射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结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2月19日与央视连线时披露的“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准备”的信息,新冠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诊断系统研究仍然有不小的现实意义。

目前已上线的CT+AI产品不乏巨头的身影。如华中科技大学-华为智能创新实验室就针对新冠肺炎,与华为云等团队研发推出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系统,辅助医生更高效、精准地区分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有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医疗器械龙头联影旗下的“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也已在武汉火神山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瑞金医院部署上线,协助医生进行定量分析,分流患者,辅助医生决策。

有业内人士指出,临床影像辅助AI的准确度受训练集和测试集影响颇大,对新冠肺炎的算法模型还有待完善。对此,记者从一家科技公司处了解到,考虑到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病毒性肺炎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前期的训练数据多采用大型三甲医院的既往肺炎类数据,AI在全国医院落地后在实际疫情防护一线验证产品的泛化能力,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确保产品的准确率。

分析人士预期,后期CT+AI落地将更多偏向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无法通过核酸检测试剂盒快速确诊感染者时,通过CT影像加速基层医疗机构辨别感染者,快速隔离与诊断,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